许多的教育工作者一直认为,坚毅是国际教育最近几年最重要的一个核心概念。
中国文化很早就意识到坚毅在人生道路上的价值和作用。孟子特别提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将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王国维先生把:“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作为做人,做事的一个特别重要的修行境界。
很多时候我们一直在讨论:到底是选择重要,还是努力重要,而我们却忽视了一个重要的东西,就是坚毅。在不确定,高变化的时代,选择会变,努力不一定会有效,但如果有坚毅的品格,就总有机会成功。
像很多父母一样,我有一种强烈的直觉,那就是让孩子参与一些活动。如:舞蹈,钢琴,足球,或者任何结构化的课程,以此来培养孩子的坚毅力。这些活动有两个最重要的特质,很难在其他情境下复制:首先,有一个并非父母的成年人负责这些活动,最理想的情况是一个对孩子即支持又有高要求的人。第二,这些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孩子的兴趣,让他们加以练习,找到目标和希望。舞蹈练习室,演奏大厅,训练学校,等等都是坚毅的练习场。
大量研究显示,更多参与活动的孩子在任何可变量的方面都获得了更好的结果:他们的学习成绩更好,有更高的自尊,也比较少惹麻烦,等等。
前两天参加的一场滑步车比赛,让我看到比赛的意义:比赛不只是让孩子去体验竞争,体验挫折,体验成功与失败,以及锻炼坚毅的能力,一场比赛能看到亲子关系是否建立的好,还有孩子与家长平时生活中的默契。还能看到家长对比赛的态度对孩子情绪的影响。我们俱乐部的一个妈妈说他儿子对平衡车没什么兴趣,她轻易的就从一场比赛中否定了他儿子的努力,其实他儿子有时候上课总能表现一些我都觉得吃惊的能力,不是孩子能力的问题,完全是大人想要急功近利但马上看不到成绩的虚心。
在这个物质泛滥的时代,因为良好的经济条件,为了满足我们的欲望,为了让孩子成为自己想象中的模样,我们费劲心机,让孩子学这学那,以为不断的撒钱出去,把孩子交给老师就万事大吉,老师就会还你一个画技超高的钢琴家,舞技超高的足球运动员……不管我们给孩子报什么兴趣班,原则是要精,看孩子的兴趣,再以这个兴趣点发展一项爱好,并且坚持一两年。
那么,这些活动与坚毅有什么关系呢?为什么他们应该从事需要几年而非几个月的活动呢?如果说坚毅是在某个目标上长期坚持,而这些活动是一种培养坚毅品格的方式,那么推论就是:当孩子们参加某项活动的时间超过一年时它将特别有益。这种益处会迁移到孩子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
我们知道很多兴趣班至少都得要求孩子四岁五岁才能开始系统化的学习,而滑步车的启蒙课程一岁半就能开始,当我们在孩子两岁左右接触系统化学习的过程中就是在慢慢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为他以后学习其他的课程做基础的准备。
会有人跳出来说那么小就给孩子上课,会抹杀他的想象力,还会让孩子过早耗尽学习的兴趣。我想这个不是问题,滑步车这个最多考验的是孩子的模仿能力,孩子理解的快学的快说明他们身体的各个方面发育的很好,并且运动本身就是最好的早教。还有人会说三岁前的孩子最好的运动就是跑跳爬,玩球。说的没错,但我们如果想要培养孩子的坚毅力,抗挫折能力以及高自尊等等品格,需要的还是结构化的课程,让孩子的能力不断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