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才能找到“掌控”运营指标的感觉
- 一个重要观点:一个特别靠谱的运营在着手解决问题展开工作的时候,会尽力让70%以上的事情变得对自己是可知可控的,只留下30%的不确定。
- 如何才能让事情对自己更加可控?
- 把围绕着一个大目标的所有工作任务都拆分到极细、极具体。
- 当你拿到一个目标或运营指标后进行思维并最终落地的步骤:
- 第一,你要界定一下,这个指标是由哪些分支或哪些要素构成的。(最好变成一个公式的样子)
- 第二,这些被你提炼出来的分支指标或要素现在是否还存在可以提升的空间。
- 第三,具体来思考,如果要提升某个分支指标,我们需要将其拆分和落实为哪些具体的运营手段?比如是优化几个文案,还是做几个活动送点礼品,还是再多发几片微信图文,多发几篇微博。
二.一个运营必须具备的数据分析方法和意识
- 数据对运营的价值
- 数据可以客观反映出一款产品当前的状态好坏和所处阶段;
- 假如做完了一件事,但效果不好,数据可以告诉你,你的问题出现在哪里;
- 假如你想要实现某个目标,数据可以帮助你找到达成目标的最佳途径;
- 极度精细的数据分析,可以帮助你通过层层拆分,对用户更了解,也对整个站内的生态更具有掌控力;
- 数据当中可能隐藏着一些潜在的能让你把一件事变得更好的线索和彩蛋,有待遇你去发现和挖掘
- 极度精细的数据帮助你深入了解用户
- 两个基本概念:纬度和度量。纬度:层次差异(如不同用户类型),角色差异(如不同时间,不同地区)。度量:具体指标,具体用户行为数据。
- 所谓数据分析,无非就是界定清楚了你要评估的度量有哪些,然后需要知道你可能有哪些纬度去看待这些度量,偶尔可能还需要在不同纬度和度量间交叉做一下分析和比对,最后产出结论,把结果用图表等方式呈现出来。
- 数据中可能隐藏一些线索和彩蛋的基础逻辑可能是这样的:
- 第一,你先找出你的产品中,当前可能存在问题的某个关键度量(或称指标)
- 第二,对于这个度量进行纵览,从它的构成去看,是否所有用户或我们所服务在这个度量上的表现都很差,还是说有一部分用户或服务在该度量上的表现是显著好于其他用户或服务的。
- 第三,你可以对于那些表现显著要好的用户和服务在不同纬度上进行进一步挖掘,寻找其背后的一些共性用户行为或特征,然后再把这些特征放大到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