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应该做通才还是专才?

一、为什么会有通才专才之分?

我在高中接触到通才和专才两个概念之后,就一直是站在通才这一边的。

通才,纽曼模式。起源于英国,教育学家约翰·纽曼提出的纽曼模式,即通才教育模式。

这是由于当时英国处于工业革命大背景下,社会对技术、管理、商人三类人才需求量极大,所以很多人为了寻求一份好工作,而专注于学习一门技能,导致当时的英国风气很浮躁,人们知识面狭窄,缺乏广度。

专才,洪堡模式。起源于德国,由德国外交家威廉·洪堡提出。顾名思义就是一个人应该拥有一项专业技能,这是在当时德国处于四分五裂的大环境下提出的。通过这种教育理念,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高尖人才,使当时的弱国成为强国。

这种模式就是偏向于职业化培养,技能教育。现在的麻省理工大学,就源于那个时期。

二、中国社会更需要哪种人?

我为什么要花一些时间,去描述这两个人才来源和区别,因为单从背景我们就可以看出,这两种教育理念的提出,是在当时的社会大环境为前提下的。

所以,我国需要很多培养什么样的人,还要结合我国国情出发。

我不敢断言往后需要哪种人才,起码当下我们最需要的是专才!

三、现实情况

到了工作之后,我仍然觉得自己做个通才比较好,因为就算这方面做不好,还能做另一方面,绝对饿不死。

然而随着职业发展,我们遇到越来越多声音在告诉我们,社会需要的是专才,即使你不会PS,你只需要会画原型,我就需要你这样的人。

所以,我们也在削尖脑袋,往那个专才方向去走。

我们逐渐由刚毕业的条条大路通罗马,慢慢的走入进了一条很窄的通向罗马的道路。

但是往往找工作的时候,又会发现五花八门,即需要会这个,也需要会那个。

四、该怎么办呢?

比较好的路径就是,先成为专才,再想办法去做通才。

先在自己所在的行业,领域成为专家,然后逐渐去了解其它的行业,借助自己所在领域的知识积累,去帮助其它行业的人解决相关问题。

拿我自己举例:我是一个电商行业数据产品经理,那么我在成为这方面的专才之后,可以往游戏行业,内容行业,传统行业,利用数据去发现这些行业的问题,指导做出一些决策。这也是数据驱动的根本,并不是说数据是万能的,有个问题都能解决,而是去发现人们不能发现的问题,来提早规避。

这样一来,是不是发现和人才 T 字形发展很像?就是这个意思,没错!

可能,这才是我们每个人正确的职场生涯规划!

写在最后

产品经理应该怎么做?

2022.1.29在我们写作群讨论国内外产品的区别。

国外产品经理更像是通才,会写代码,画原型,把各个流程标准化。而中国产品发展到现在,已经是存量市场了,这个阶段对产品的要求会越来越高。

作为一个产品,不仅要懂代码,还要懂设计,懂市场,懂运营,懂商业…

这就很像我们大学里学的专业,例如,我是学包装工程的,还要学高数,学材料,学物理,学机械,学画画,还有学编程(好指导机械工作)…

为什么要知道这么多?

因为要增加做一件事成功的概率。

一款产品的成功往往有很多因素在里面,如果一个知识面很广阔的人来做,那么成功的概率也会更大。

因为他知道哪个环节的上下游是怎样的,可能会遇到什么问题,这能很好的帮助他做决策。

那为什么现在企业又要求能在某一个领域是专家的?

一方面是,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你可以学那么多,但是不可能都能运用的很好;另一方面是,成为了某一领域专家才能很清楚这一领域的问题和机会,那么在再结合广阔的知识面,就更能在某一领域干出成绩。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