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幕后玩家》中,电影前半段基本是围绕着关押钟小年的密室,外界虽然也有些故事线,但事态发展的把控权还是落在钟小年的选择上。他在影片开始不久就被人关押进一间密室,经受着冷暖气的煎熬,还得抉择些生死攸关的问题,这部电影如果抛开题材不谈,从类型片来看,其实是密室犯罪片。
这种电影往往是主角因为某些原因,被框定在某个固定区域中不能行动,他会被某个幕后人摆弄和折磨,被要求作出一些迫不得已的决定,渐渐地,主角们被折磨的不成样子。有时候你在观看的过程中甚至不在乎为什么要折磨这些人,可单单是这个“囚禁模式”,就足够调动感官神经,让你有欲罢不能的观赏欲。
这其实是一种SM心理,幕后操纵人是在施虐,而主角们则是被折磨却无法反抗的受虐者,观众看这种片子,既可以选择施虐者的视角,来满足自己隐藏的暴力欲望,也可以选择受虐者的肉身,暗爽下抖M的自虐心态。
美国在2002年拍出过一部《狙击电话亭》,影片从头到尾,都在围绕着一间电话亭,通过一场死亡考验,让男主角的私人秘密暴露在公众眼前,那其实是一场变态式的道德拷问;后来韩国人拍了相似的片子,叫做《恐怖直播》,将电话亭换成了电视直播间,男主角从一名只为名利的精英分子,渐渐地转变成了质疑政府的公权力斗士。
而《幕后玩家》也是在这样一个框架下展开故事的,即使在电影的后半段,我们以为徐峥饰演的钟小年已经逃出了密室,掌控了自己的命运,用计谋来找出幕后设局人。然而密室虽然不复存在,但钟小年依旧在“局”中,看似逃出生天,实则瓮中之鳖而已。
徐峥出演钟小年这个金融操盘手,依旧属于他之前那种可悲的精英分子形象,有着自己足以骄傲的事业和社会地位,但是性格从来都是不依不饶,处处都要占尽上风,所以最终他只会被现实教训,被一个“不讲规矩”的搅局者弄得灰头土脸,直到彻底绝望。
徐峥是有这种天赋的,他的面孔虽然油腻,但却恰好熨帖那种角色性格,然而他饰演的这些角色却又总是惦念着“救赎”和“善意”。在这些片子中,总要闪烁着某种人性道德的光辉面。罪犯总是以最不可饶恕的性格粉墨登场,但他却总是以众人悲悯的宽恕获得救赎。
但是这种“造作”的善意,和密室悬疑片却又形成抵牾之势,以至于我在观看《幕后玩家》时,时常觉得中国的这些坏人为什么总能“回头是岸”?要知道,这种在密室悬疑片中,甚至扩大一些,在犯罪片中,国外的很多电影是不会载入“人性之善”的。
如同《恐怖直播》,河正宇从一个利欲熏心的电视台主播,变得支持恐怖分子,甚至在最后一刻,按下了手中的炸弹按钮,他是从对于“名利”的愤慨,变成对于“公义”的愤慨,整部电影的矛头指向的当然是韩国政府,人在罪恶挟持中利用罪恶,而不是在罪恶的指引下,乞求宽恕;所以河正宇扮演的主角不会在最后得到民众的宽恕,也不会换得内心的平静,“人性的光辉”被吹灭了。
《恐怖直播》
我相信这种密室犯罪模式带给人的精神创伤,如同在朴赞郁的《老男孩》中那样,它会在长时间的压迫中,在一次次的抉择和崩溃中彻底泯灭“善意”。不只是在密室之中,即使是一般的犯罪片中,“恶”也从来都是印着撒旦的旗帜,被高高举起。
《老男孩》
比如《追击者》中,变态杀人犯之所以不可回头,不可匡正,在于他的经历已经被“恶”所篡改,而更恶的在于所有执法机关的漠视和不公,善意是不需要在此刻被彰显的,如若如此,那必定也是一种妥协的意淫,试图在现实中实现不了的电影里来实现这一切。
所以你看《幕后玩家》,会觉得为何钟小年这个多年的金融罪犯会开始温情脉脉?为何幕后操纵者会因为杀父仇人的一次“爱的行动”,就能和他成为交心朋友?这种无处不在的“善”甚至也出现在了钟小年的妻子身上,这个口口声声说着忍受不了丈夫犯罪,但又毫无检举行为,在钟小年被人设局暗算后,还帮着他拿到罪证以此换取“重新生活”的女人,她的这种“良善”既没有将公义真正放在眼里,也没有将罪恶进行到底。
钟小年妻子身上的矛盾性格,体现在了《幕后玩家》所有看似合理但实则虚假的情节上,仿佛影片中的所有人物一开始就是为了赎罪,密室设局只是一个工具,帮助这些“圣人”早日成仙而已。
冯小刚曾在一档栏目中说过:“我喜欢在电影中表现那种善,以及由此带出来的人性之光和温暖,韩国犯罪片中经常出现的那种恶,以及对恶的沉迷,我是很接受不了的。”或许冯导是想在剧情片中表情达意,实现价值观的诉求,但是犯罪片并不是这种价值观的有效砝码,可以均衡出阅人耳目的“人性之善”。
但是如同《幕后玩家》一类的国产犯罪片却总是沉迷于此,比如《催眠大师》,总是要在结尾让男主角诉说罪恶,换得心安;而成色不错的《无人区》,也在结尾让律师骑着马去拯救被挟持的风尘女子。
“善”像是被滥用的一个伎俩,它或许是在中国,这个向来崇尚“善恶有报”、“回头是岸”的国家成为心理暗示,所以才被无节制地插入;又或许,只是这些犯罪片的导演们希望自己的电影能够绽放出“人性的光芒”吧!
这种造作,让我觉得忻钰坤的存在分外可贵,至少在他目前的两部电影中,你看不到这种“人性之善”的紊乱,在《心迷宫》中,村长父子最后只是互相缄默而已;在《暴裂无声》中,律师和老板都是作为胜利的捕猎者而存在。
可能这种“恶意”向来有悖于“传统”,所以他会在最后加上一个文字说明,但是这种妥协却无关乎影像,你看过电影的主体部分后,大可以提前离开,最好的“恶意”永远应该得到完整的尊重和表达。
这一点,本来我寄希望于曹保平,但是他在《烈日灼心》的最后,也彻底打破了这个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