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是记录生活必不可缺的载体。在城市,高楼林立,充当建筑的代言;在乡村,村舍遍布,是乡农生活的记录。不管身处何处,只要有人生活的地方,总有建筑可寻。建筑遍地,但是却不并不是所有的建筑都能与周边、与自然融为一体。
突兀的高楼、破败的楼宇,这些建筑不但不能为周边环境增色,还成为环境醒目的补丁。建筑者们在设计每一档建筑时,如果都能考虑到周边的环境,考虑和自然融为一体,考虑宜居性,可能城市生活比现在要美好得多。
越南建筑设计师武重义,他的设计主张就是无限接近于自然,让建筑成为自然最美的注脚。他设计了许多以竹为材料主体的建筑,凭借竹子本身的质感,加上设计者的巧思,充分发挥了竹子的本色,呈现出的建筑别有风味。这些竹造建筑有咖啡馆、酒吧、餐厅等。如果单凭想像,很难想出能用竹子建造一栋处所。
武重义选用的竹制材料是经过特殊处理过的,通过捆绑、分断的方式,搭建起密实的建筑体。用竹建成的建筑大多是圆顶,把竹杆一根根排螺旋排列在一起,到了顶间归结到一起,为了保证建筑体的稳健,在圆顶的上方还穿插了各种横梁,通过排列与组合,让竹呈现出了别样的风貌,增添了建筑体的独有韵味。
这些竹制建筑要比想像得结实,大多能使用几十年,但建筑成本却低得多。就算拆除,也不会造成太多的建筑垃圾,这些从自然中来的材料,最后仍会归于自然。对于一些不要求存在太长时间的建筑空间,用竹这种环保材料建制倒是一个不错的办法,成本低、拆除快、环保,不会给环境带来更多负担。
武重义设计的建筑,最大的共同点就是绿意横生,绿植可以从任何一个地方长出来。他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条件,就算建筑本身不具备,他仍创造条件,种上绿树。他不仅把树种在了空地上,还种到了建筑体里。楼顶上、窗户前,他把绿植当成天然窗帘和装饰品,与建筑融为一体。他在一栋建筑每个窗户前,都种上了绿树。绿树成为窗前的风景。从外面看,绿树是天然的屏障,点缀了呆板的窗口;从房屋里面看,望向窗外,绿树盈盈,自是一道风景。他还把一栋私人住宅设计成了“花盆”样式,每只“花盆”独立也有关联。在每只“花盆”里,都种了一株绿树,绿树靠建筑本身的储水功能自行浇灌。这样的创意令人眼前一亮。生活不能没有绿色,就算没有,也要创造绿色。
环保理念也贯穿武重义的设计始终。他在设计建筑时,充分考虑了对自然光的利用,减少了对电能的消耗。他还通过设计,让室内保持清凉,避免对空调的依赖。由于设计上的巧思,一些建筑根本不需要安装空调,照样可保持比较舒适的温度。
除了一些商业上的设计成果,武重义还设计了几种简易房,给那些买不起房子或暂时居无定所的人居住。在设计这些房屋时,他主要考量的是满足居住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建筑材料具备了易建和易拆性。通过建筑保证低层人民的生活,这是建筑最基本的功用之一。
在这本书的开始几页,有一个对武重义的专访。令人意外的是,武重义并没有用更多的篇幅谈建筑与自己的设计理念,他更多的说到了冥想。当年他处于事业的低谷时,在巨大压力之下,他遇到了冥想,从此,冥想成为他生命中最重要的遇见。冥想让他更能集中精力聚焦于工作,他现在在外地禅修,每天只用很短的时间与合伙人沟通,工作室的工作同样大有进展。他每天花在冥想的时间多达几个小时。他几次提到,冥想对他的工作与生活大有助益。冥想与建筑设计是武重义重要的基点,两者互为补充能量,让他专心于工作,工作之余,也能更专心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