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小小少年,初露锋芒
墨墨上了小学以后,弟弟妹妹没有人带,墨墨就把他俩带到操场上。坐到教室里上课的时候,时不时瞅一眼弟弟妹妹有没有跟别人打架,有没有到处乱跑。
放学回到家,墨墨帮助妈妈做各种家务,买菜、买日用品,整理房间……墨墨安静地做完,从无半句怨言。
学校里的墨墨如鱼得水,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地遨游着。
有一天,墨墨值日,其他同学在做课间操。墨墨在教室里打扫卫生,他三下五除二把教室打扫干净,就开始在黑板上写写画画。墨墨见到笔,见到能画画的地方,就像鸟儿见到天空一样。他投入地画着,忘记时间,忘记地点。
老师和同学们做完间操回到教室一看。哎呀!黑板上谁画的画?画得这么好!墨墨低着头不好意思地小声跟大家说:“是我画的。”老师惊叹道:“画太好啦!墨墨你还有这个才能?现在学校里正愁找不到出板报的人呢,你放学后去给学校出板报吧!“就这样啊,墨墨开始负责学校的板报。
那时候,学校里写字好的学生不止墨墨一个,其他班里也抽出几个被安排写板报。那个年代,墨墨他们都是上半天学。其他的孩子担心被老师抓到去写板报就没有自己玩的时间了,便早早地背着书跑出教室。甚至有时逃课提前跑了,就怕被老师逮到,成了倒霉蛋儿。
墨墨却特别开心,从心里盼望着老师赶紧让他出板报。一旦听说写板报的任务来了,墨墨就兴奋地组织稿件。需要多少字?用什么字体写?什么颜色配?怎么画花边?板报标题怎么弄?墨墨非常用心地用各种颜色的粉笔写呀!画呀!把板报办得非常新颖。很多老师、同学看到后赞不绝口。墨墨在学校里一下子开始小有名气,这也更增添了墨墨对书、画的喜爱。
为了写好板报,墨墨收集了很多资料。从书刊上、杂志、报纸上看到有好的字体、花边、报头、设计,他就剪下来,一本一本地粘在本子上,等办板报的时候用。墨墨把剪下来的字体分成欧体、隶书、魏碑等类型,他拿着粉笔,带着弟弟妹妹一起在马路边上练习美术字,写各种字体。慢慢地,墨墨写字有了自己的字体,写字成了墨墨最幸福的事。
墨墨在同学家里看到一本破旧发黄的用用篆、隶、草、楷四种字体写成的千字文,墨墨眼前一亮。这本书上的字写得真好!墨墨的世界一下子也因为看到这么好书明亮起来。他软缠硬磨请同学把书借给他看看,同学极不情愿地答应借只两天时间,墨墨如获至宝。
平日里墨墨是一个好学生,认真听讲,专心学习,老师们对他十分厚爱。但因为墨墨只有两天的时间,他得赶紧抄完还给人家。所以墨墨在上课的时候,拿出一个新本子从头到尾地在书桌底下开始临摹,想把这本书的字体全抄下来。两天的时间篆、隶、草、楷四种字体、四千多字,这对墨墨来说确实是一个非常大的工程。
墨墨钻进书中的世界,魂儿也被龙飞凤舞的字带走了,无法专心听课。教语文的王老师发现后,迅速走到墨墨旁边,一把抢过《千字文》,没收了。墨墨的心一下子跌入冰窖,呆呆地坐着。这可怎么办呢?看到这么好的书,犹如蜜蜂见到最好的花蜜,可现在突然花蜜没了 ,而且,墨墨更没办法把书还给同学书。上课的时候,墨墨不敢哭,一下课墨墨就跑到一个角落里嚎啕大哭,无助与绝望沉重地敲打着墨墨。
中午吃饭时,墨墨怕碰到王老师,最后一个去食堂。墨墨走到食堂时,发现只剩王老师一个人坐在餐桌上,好像是在等他一样。墨墨的心“咚咚咚”紧张地快要跳出来。吃完饭,王老师让墨墨去他的办公室一趟。墨墨瞪大眼睛,使劲咽了一下口水,跟在老师后面,做好狠狠挨批的准备。
走到王老师办公室,没想到王老师却亲切地跟墨墨说:“这本书是当代书法艺坛上很有成就的书法家合写而成,《千字文》又是中国早期的蒙学课本,由于涵盖了天文、地理、自然、社会、历史等多方面的知识,是启蒙和教育孩子的小百科。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啊!”
在那个年代,物质贫乏,与书籍有关的东西国家又管控的特别严格,能看到这样一本好书,像是在沙漠里遇到一汪清泉。
王老师问墨墨:“这本书能借给我看两天吗?”
墨墨吱唔着:“同学答应只借给我两天的时间,我还要把这本书全部抄下来当作自己的字贴,时间非常紧。对不起!王老师,不能借给你。”
墨墨一向尊敬老师,是个极好的学生,能说出拒绝老师的话需要很大的勇气。但为了心爱的书,别说是拒绝王老师,就是前面是座刀山,墨墨也能冲过去。
王老师被墨墨好学的精神深深打动,他把书还给墨墨,并告诉墨墨:“每天中午,你在食堂吃完饭后,可以到我的办公室来看书,我再教你写小楷。”墨墨乐得不知说什么才好,像小鸡啄米一样不停地点头。
墨墨有了第一位老师,写字进步得更快了。他走在路上,经常看路边的标语。看哪个字写得好,就暗暗记在心里,或是在马路边拿个粉笔直接对着练习写字。
那个年代提倡“学工、学农”,只上半天学,剩下的半天学校会任命学习好的孩子为“业余学习小组”组长,领几个同学到家里学习。墨墨是组长,同学们到家里学习的时候,墨墨便会观察谁的字写得好。看到写字好的同学,详细地询问同学秘决,问完照着同学的字练。
墨墨送作业到老师的办公室的时候,发现还有很多摞作业,墨墨偷偷地一本一本翻,翻到写字好看的同学,记下名字和班级。下课时,挨班去找那个同学,央求人家把作业本用完了给他当字贴。墨墨看每一个写得好的字,就像欣赏一幅画一样,怎么也看不够。
慢慢地,墨墨开始好奇:这么优美的字是怎么造出来的呢?没有网络、没有书本、没有老师,墨墨就自己研究。象形字比较好理解,两个木是林。太阳落山了,上面有草,下面有草是……会意字需要慢慢琢磨,琢磨透了,会有同学找墨墨分析自己的姓名,分析完之后,同学佩服得五体投地。
除了写字,墨墨也爱画画,见到谁画谁。妈妈休息时,画妈妈。妈妈干活时,让妈妈动作做得慢一些,画妈妈的动作。那个年代能吃个水果,算是很稀奇了,无论买什么水果,墨墨也要画完再吃。
墨墨妈妈乐施好善,每次家里好不容易包顿饺子,她给这家送一碗,给那家送一碗。送完之后,自己家没剩几个。再给墨墨和弟弟妹妹一人分三四个,墨墨妈妈也就能吃上一个饺子。墨墨对着饺子直流口水,肚子“咕噜噜”地唱着开饭歌。墨墨强忍着馋劲,专心地把饺子画完。刚落笔,墨墨便捧起饺子狼吞虎咽。
墨墨在路边看到几个老爷爷在打牌,心里高兴地想总算找到模特了,美滋滋地拿着笔和本子去画。正全神贯注地画着,突然一个老爷爷冲过来,抢过墨墨的本子,气愤地撕得稀碎。原来,老一辈人以为别人给他画像,就会把他的魂儿勾走了,怪不得老爷爷生这么大气。以后,墨墨再画人物时,学会了首先要经得人家的同意。
有一次,东北三省举办美术经验教学研究会,墨墨的美术老师尹老师把墨墨的字和画拿到会上展示给很多老师看,并把墨墨的事迹讲给大家听,墨墨得到了老师们的一致好评。
后来,省里需要编本当时的历史补充教材,其中有许多字和画需要人写,需要人画。省里来的老师找到尹老师,尹老师毫不犹豫地把这个任务教给了墨墨。省里的老师很诧异:这样一个毛孩,能承担起如此艰巨的任务吗?
墨墨接了任务后,学校给他放了七天假,天天在家里写写画画。一寸大的人物,要画几百个,字体也要搭配得好看。墨墨开始没日没夜地工作。有时晚上停电,墨墨就点着蜡烛画,一画就是好几个小时, 通常一晚上会用完七八根铅笔那么长的蜡烛。
完工以后,墨墨把他的字和画交给尹老师,尹老师拿给省里的老师看,省里的老师不敢相信如此精湛、娴熟的画风是出自一个孩子的手。这本书出版以后,引起社会上很大的反响,墨墨也成了大家口中的书画神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