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不是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
你办了一个健身卡,原计划每周三次,由于工作忙,没去几周就放弃了;
你决心早起,第一天还能起来,第二天也勉强可以,第三天就因为前一天睡得晚,起不来了;
你想学一个技能,刚开始还很有激情,学了一段时间,发现进步缓慢,便放弃了;
你想用定投的办法为未来存点钱,可是发觉每个月钱都不够用,最终决定还是算了。
给自己设定的很多目标,都完成不了。
导致对自己没有信心,自暴自弃。
其实,我想说,这个是正常的。
你会疑惑,怎么会正常呢,为什么别人就能做到呢?
那是因为别人有方法,他们用的是系统,优点就是稳定,可持续。
而意志力是一种有限的资源,大量消耗后,自律就变得很难坚持。
所以,凡是靠意志力坚持去做的事,大概率是持续不了的。
那些厉害的人,都有自己的一套原则系统。
比如,桥水基金创始人瑞·达利欧,一生总结了很多原则,比如他在书中介绍的实现人生愿望的“五步流程”以及让你在任何时候都能赚到钱的投资策略——全天候组合等等,这些原则系统让他在很多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我今天给你介绍的,就是我研究了很多牛人的成功经验,又结合自己的实践,改进的一套适合普通人的自我管理方法——闭环反馈系统。
1.什么是反馈闭环?
反馈闭环是控制论的概念,具体定义比较抽象,就不细说了,我们这里只是借用这个名词。
按字面意思,首先它是一套闭环系统,其次要是一套有反馈的闭环系统。
我们用《习惯的力量》这本书来解释这个概念,会比较直观一些。
作者查尔斯·都希格说:养成一个习惯需要三个步骤:暗示,行为,奖赏。
我们通过书中一个老鼠走迷宫的试验,来看一下老鼠是怎样通过这三步养成一个习惯的。
这个实验是在20世纪90年代,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设计的,具体是这样的:
(1)一开始老鼠在迷宫门口等待,迷宫门打开,同时发出“咔哒”声,老鼠开始走迷宫(暗示);
(2)接着老鼠开始在迷宫里到处走,正确的路径终点是一块巧克力(惯常行为);
(3)最终老鼠吃到了巧克力,带来了愉悦感(奖赏)。
这一,二,三步就是一个闭环,就像我们的电路图一样,只有全部相连,才能通电,而最后老鼠吃到了巧克力,获得愉悦感,会让这个回路不断重复,成为习惯。
这就是一个闭环反馈系统。
我们生活中的大部分不好的习惯,都是通过这个加强系统无意识养成的。
而在我们想要主动养成一个好习惯或者改掉一个坏习惯的时候,用的却是意志力,结果是难如登天。
在这个过程中,还要面对大量的诱惑,一招不慎就会前功尽弃。
而我自己总结的这套反馈闭环系统,是在这个系统上面改造升级。
使它更符合人性,更容易坚持下去。
同样也是由三步组成,分别是:最迫切需求,最小行动,最快反馈,下面我就分别介绍一下。
2.最迫切需求
为什么是最迫切的需求呢?
因为这是你做事的驱动力。
它是你内心最深层的恐惧与渴望,又是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丹尼尔·平克《驱动力》这本书中,介绍了人的三种类型的驱动力:
第一层驱动力来自生存冲动。衣食住行,食色性也,人类本能。比如,对一个年轻人来说,就是结婚,买房,找工作;
第二层驱动力来自外在驱动,激励,KPI 考评,胡萝卜加大棒,比如,提高业绩,赚取更高薪水;
第三种则为内在驱动,这也是马斯洛所说的高层次需求,比如爱,归属感,自我实现等等。
我们每个人都能从上面三种类型中,找到自己的需求。
但是,当这个需求不够紧迫时,你就不会很用力去做。
比如,现在很多大V都在宣传读书的好处,什么增长见识,陶冶情操,修炼气质等等。
相信你也有这样的需求,你会做,但是坚持不下来。
因为它不迫切。
比如,我现在很缺钱,如果读书能够赚到钱?
那我肯定能坚持下来的。
对于成年人来说,就是要能够解决当下问题。
比如,
你是一个全职宝妈,照顾孩子,教育孩子就是你迫切的需求。
你是一个公司职员,升职加薪就是你的迫切的需求;
你是一个公司老板,保持业务增长就是你迫切的需求;
对于一个已入中年,又无一技之长的自己来说,未来电商生意不好做后,我怎么办?
我急需解决的就是这份迷茫,这份焦虑。
这便是我的迫切需求。
最后我选择了写作,当作自己未来的终身职业。
所以,要选择那些最重要的,当下又需要立刻解决的需求,你才会有很强的动力。
3.最小行动
一,微习惯
在第一步找到自己最迫切需求后,就需要开始行动,实际解决问题了。
这就需要我们武器库里面的另外一个武器,最小行动。
也就就是把一个大目标,分解成几个可以坚持的最小行动方案。
比如,学习知识的时候,可以把一个大的知识体系拆碎,成为一个一个小模块,成为一个一个小的知识罐头,然后分头练。在练习小提琴时,可以把一首曲子拆成非常细碎的片段去练,要多细碎?最极端的标准是:你拉的片段不能让任何人听出来出自哪首曲子。
分解后,一个个庞大的敌人,就是变成一个一个小的蚂蚁了,碾死一只蚂蚁还不容易吗?
如果你买房,现在缺10万钱,你向一个人借10万块,对方可能很难拿出来。
假如你把这个目标进行分解,向1万个人,每人借10块钱,就很容易达成。
这里,我受到了一个人影响很大。
他就是《微习惯》作者斯蒂芬·盖斯,他虽然现在是一个作家,其实过去和我们一样普通,喜欢偷懒,每年立下各种誓言,结果总是坚持不了多久。
事情发生在2012年底的时候,他立了一个新年愿望,每天健身30分钟,各种方法都试过了,都坚持不了。
看着镜子里的自己身材走形,无精打采,十分沮丧。于是,他想,不要30分钟了,就做一个俯卧撑吧。
于是,他趴在地上做了1个俯卧撑,可是,既然都已经摆好姿势了,索性多做了几个吧。紧接着,他又打算再挑战1个引体向上……
从那天起,他开始继续使用相同的策略:每次设立的目标都尽可能小,这样容易坚持。设立微型目标:完成了,再来1个……
每次用超简单的挑战来引诱自己后,每次能完成甚至超额完成。而那种久违的、能够完成目标的新感觉,太棒了。
逐渐的,他把一个俯卧撑,变成了看似不可能的30分钟锻炼,
得益于微习惯,两年后,他拥有了梦想中的体格,写的文章是过去的4倍,读的书是过去的10倍,实现了人生的华丽转身。
微习惯也就是我所说的最小行动,一种无需任何压力,轻松坚持的行为。
我们再举几个例子,比如:
你要养成每天健身的习惯,你不能一上来就给自己定每天一小时的目标,而应该从“每天只做一个俯卧撑”开始;
你要养成每天读书习惯,你定的目标就不能是每天看完一本书,而应该从“每天只读1页书”看起;
你要养成存钱的习惯,然而,你的月工资只有5000块,你不能给自己定每月存4000块的目标,可以从每天存10块,每月300块开始,
通过这些最小行动,你就能够逐步完成一个一个大目标了。
二,最小行动-我能够坚持写作的秘诀
我也就是通过这种方法,培养了写作的习惯。
然而一开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自从我把写作当成我的终生职业后,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是一周写一篇3000-5000字的长文,对于一个初学写作的人来说,每一个字都是压力,以失败告终,因此断更了大半年。
后来,我阅读了一些写作书籍,付费上了一些写作课,学习到了经典的“五步写作法”,我如获至宝,我感觉这次肯定行。
稍作改造,我便马上运用到写作当中。
具体是这样的。
我把这五步安排到每一周的五天,这样一周就可以未完成一篇长文了。
星期一:主题构思列提纲
星期二:开头
星期三:主体文章写作
星期四:收尾
星期五:修改发布文章
但是,我没有考虑到的是,在写主题的时候,写作量庞大,会导致当天的要写的部分无法完成,然后影响后面的进度,由此,写作计划又再次搁置了。
再后来,接触到《微习惯》后,我又获得了新的灵感,我把写作内容再次分解,成为每天可以轻松完成的任务。
我把那些工作量比较大的段落,分解成为每一小段文章去写,而不再关注周一篇的目标,每天只完成一段。
如果一篇文章有10段,那就分10天完成,每天一段,300-500字,即使再长的文章,也能轻松写完了。
最小行动帮我解决了我写作坚持不下去的难题。
我认为想要运用好最小行动,需要你找到最适合自己情况的方案。
4.最快反馈
一,工作中运用最快反馈
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家境殷实可以忽略),面临最重要的就是是生存问题,要马上挣钱,还房贷,车贷和赚取子女的教育费用。
而培养兴趣爱好,获得收入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若不能立即变现,你就无法坚持下去。
所以,我们最首要培养的是工作技能,比如提高工作能力,优化工作效率等等。
学会后,一方面可以马上用,另外一方面是能够马上得到金钱和职位的提高,这也是成年后工作能坚持而其它事情坚持不了的原因。
所以说,要选就选能带来最快反馈的事。
在过去的很多年,我就屡屡犯了这个错误。
为了解决“电商不好做的焦虑”,我就尝试一边工作,一边探索兴趣爱好。
由于两边都要兼顾,而兴趣爱好又没能带来即时的反馈,最终两件事都没有做好。
在最后选择写作当成我的终身职业后,我为自己重点设计了最快反馈,使自己能够坚持下去。
下面我就介绍一下,我是怎样利用最快反馈来坚持写作的。
二,通过最快反馈养成写作的习惯
前面的文章介绍了,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是一周发表一篇文章,也就是说最快也一周后才能得到结果,事非人愿,我总是在应该写作的时间拖延,导致计划中断。
而现在是每天发表一段文章,当天写完就发,最快不到1小时就可以得到反馈。
就因为这个反馈,我现在基本能够6点之前起床写作。
第二个快速反馈就是每天发表文章,每天看到自己的进步,本身就是一件有正反馈的事情,会让我做得越来越好。
这里我有个经验,就是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更实际一点的,不是上来就给自己定个完不成的大目标,而是做一些小事,每天看到进步。
我们很容易低估坚持做一件小事的带来的长期收益,而高估了短期带来的收益。
第三个快速反馈,就是写完后发朋友圈,这个相当重要,也是我们最易忽视的地方。
我以前是关起门来,闷头写,写得咋样,有没有写完,都没有知道,时间久了,自己都感觉没意思了。
后来,我研究了那厉害人的成功经验,他们都有分享社交媒体的习惯,
在吃瓜群众的围观,评论,监督之下,他们培养了一个又一个的好习惯。
分享朋友圈最快几秒钟就能得到反馈。
因此,最快反馈,会助你坚持一件事,并且做得越来越好。
同理,你也可以把这个原理用在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健身,读书,学英语等等!
结尾:
这篇文章,我通过拆解我自己是如何养成写作习惯的,来解释如何构建一个反馈闭环系统,需要下面三步:
一,最迫切需求
二,最小行动;
三,最快反馈;
从今天开始,你也可以用这套方法试着培养一个习惯。
另外,这次对我最大的突破是,敢于发朋友圈了,以前也写,但是不好意思发,怕别人笑话等等原因,思量再三,最终也没发。
而这次要培养写作的习惯,需要逼迫自己发,结果也没有那么可怕。
不过,现在也想清楚了,我所写的只是诚实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想,成为一个真实的自己。
不讨好任何人,也不用在乎别人怎么看。
因此,从今天开始,多发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