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导—经历思考

     开始做督导时(开始社协督导班实习和机构内部督导),很多人说不知道自己可以被督导些什么,所以希望督导可以给自己带来各种收获和成长,提升能力。是的,站在同工的角度和思维方式,如果是我被督导,我可能也是如此想的,希望从督导身上学习。因而换成督导身份的我当时也在想,督导不给同工带来点成长,又怎么会叫督导呢?又怎么能显出我督导的身份呢?(感觉督导是一个很厉害的角色哦,像开始很多人认为社工是万能的一样)所以自己很纠结,想着就是作为督导的我要给大家带来些什么刺激和新鲜,想着怎么突破平时的工作模式,如何有创新。

     带着这样的观念持续着我的工作,带着同工的期待,带着我的迷茫和忐忑(我想做一个好的督导),我来到见我的实习督导,我把我的所感所思及疑惑统统倒给了他,甚至希望督导可以严格一些,可以督促自己更快更好地成长。原来我的倾述吐槽之后,督导轻描淡写的就把我的问题处理了,他问“你是否想改变?”我的内心一下子惊了,因为我意识到我自己忽视这个问题,不是我不知道,而是忽略,我的思维出现错误,我思维的自主性被影响了,我被带跑了,因为我太考虑别人的想法了,所以我的思考就缺乏公正性(参考《批判性思维工具》),甚至严重的运用我的思维谦逊来迎合别人的思维自负,成为了他人思维的推波助澜者。我的思维空间呢?

     督导说的话让我在想一个人的成长源于一个人的改变,一个人的改变源于动机,一个人的改变动机源于意识,一个人的意识改变源于经历,很多事情的发展、变化都是由一个人的经历决定的,正式由于这些经历,我才反思我该用什么样的方式进行督导,我是否可以让所有人都满意,可以满足所有人的期待,答案肯定是否定的,我不是神。

       那么作为督导,我能做什么呢?

    我想我能做的就是调整同工的某些想法,督导,督促和引导,我的一方面工作应该是引导同工思考,是引导的工作,思维和方向的引导,引导同工学习和追求的动机和意识,改变的动机。而非我是什么样的督导,我不是决定因素,同工的改变和成长最主要的作用在于同工本身,ABC理论中的相同的A事件经历不同的B之后产出的C也是不一样的。

    也许现在我是这样想的,不知道后面是否还有思维的不同呢?

雾里看景    景色宜人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在读美国人A.Kadushin和D.Harkness编著的《社会工作督导》前,我并未了解到社会工作督导与直接...
    黄家公子铭阅读 532评论 0 1
  • 曲路通青天, 剑影路漫漫。 会顶凌云志, 别有一洞天。
    落花有春阅读 152评论 0 0
  • 《边城》中,沈从文先生用写意的手法给我们描述了一个诗意的世界,矗立的白塔,独特的吊脚楼,山峦绵绵,河水潺潺,唯美的...
    石头说阅读 1,069评论 4 8
  • 羡林湖畔,应该又是一个芙蓉飘香的季节了。 2015、6、27,心在迈出校门的一刹那老去,将青春的影子留在这...
    寒青ying阅读 175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