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第一天读后感:
一、书上第一章就提到的,沟通的四要素,观察、感受、需要、请求 。
以前朋友跟我说,我今天又要加班,好烦呀。我都没有仔细观察,没有想过对方的感受和需要,往往直接回复:工作别太累了,多注意休息。
如果是现在,我会这样回复:是呀,你这周已经连续加班5天了,我看到你这样每天加班到那么晚,你知道吗?我特别担心你的身体状况。
二、大部分人都喜欢用道德标准去评价和批评人,如果一个人的想法和行为不附合我们的价值观,那就会被看作是不道德的或是错误的。
鲁米写过一句话:在道德与不道德的区分之外,有片田野,我将在那里等你。
然而语言特别容易让我们陷入是非之中,我们会通过语言把身边的人分类,好人或坏人,正常或不正常,工作负责或不负责,聪明懂事或愚蠢无知,喜欢的人或不喜欢的人,等等。
三、自己从小有一个习惯,一旦遇到不喜欢的人,会选择远离,会认为别人是多么可怕,他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可恶的。假如有人在我认真做某件事时过来打扰我,那真的是"太不懂礼貌了"。当我希望别人多给我些关心时,如果他"半天不想理我",那他就"太不在意我了"。我在分析和确定错误的原由时,但一直忽视的是自己和他人的感受。
我们为什么难以体会到心中的感受?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通过这本书,发现了一些语言和表达方式所产生的影响,我们做任何事时,都是为了某个目标或愿望,但很少去思考内心的感受和需要得到什么样的满足,以及会造成什么的伤害和痛苦。
四、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曾经说:"不带任何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观察他人及其行为,不批判、指责或是以其它原因产生争论,是难以做到的。
以上暂时无法做到,所以尽量做到时刻保持有逻辑推理,在对一件事情下定论之前,一定要有充足的论证,论据予以证明,否则就不能用绝对性的语言进行盖棺定论,而应用动态的严谨的语言进行表达。非暴力沟通与其说是告诉我们怎么说话表达,更多是的折射出一个人修养和气度。而这种修养需要慢慢学习和习惯养成。
五、非暴力沟通的第一要素是观察。如果我们把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那人听到的就会倾向于批评,并且会反驳我们。非暴力沟通提倡我们在特定的时间和环境中进行观察,并且清楚的描写出观察的结果,不轻易评论。
例如:
我们可以这样说"你这一周上班迟到3次。
而不说"你怎么经常迟到呢?"
六、最后总结以前思想的错误点
1.使用的语言没有体现出评论的人对其评论负有责任。
2.把对他人的思想、情感或愿望的推测当成是唯一的可能。
3.自以为是,把推测当成事实。
4.缺乏依据就轻易下定论。
5.表达观点时,把评论当成事实。
6.使用形容语气时,把自己形容的当成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