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这颗最璀璨的明珠。人人皆知其美,但为什么这么美?
这首诗四句一转韵,形成一组。形式像绝句。全诗共九次转韵,分成两部分,前四组望月,共十六句诗。“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明月即生,春潮与共,滟滟就是波光荡漾,写到这里重点已经悄无声息的从月生过度到了月明。水与月的光影交相辉映,在诗歌的潜在逻辑中延伸出第二组的描写。说他落笔非常细致,对于五个意象都能照顾到,环转交错,各自生趣。张若虚因为诗体本来抒情哲思的需要,自会这五个意象都写到。这一组重点是甸。古人称城外为郭,郭外为郊,郊外属甸。霰是天空中白色不透明的小颗粒。晶莹洁白。芳甸之美。银白色的,”空里流霜不觉飞”,所谓飞霜流雪,处处都充满了银白色。故而“汀上白沙看不见”。为什么所有时空里弥漫着这如雪、如霜、如霰的白色呢?是因为月光啊。所谓月华如水,月华似练。月亮把他那朗朗清辉洒遍寰宇和大地的时候,他的光芒则无处不在,所以即便是那句“江流宛转绕芳甸”也是说江水在流淌之中,反衬出月华之光。笼罩着草甸和花林中的一切。第一组写月生,第二组借花林、芳甸写月华、月光、无处不在,无所不笼罩。所以第三组写,“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因为月光无处不在,天地一片纯净,这是一片怎样浩大纯净的时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