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时有这样一个问题:我既不想写爆文,也不是想当什么文学大家,那为啥还要发文呢?我这写的意义到底是为何?
自观了一段时间,我写,最重要是为了记录。电脑D盘里、手机便笺里、日记本里、草稿纸上…尽是横七竖八的文字。我很珍视它们,仿佛这些就是我存在过的证据。
堆积得太多,却少有整理,因为太注重保存思想闪过的第一状态。甚至整理草稿纸的时候要把一些话转录到文档里,都不愿意轻易去改一个字眼。
然而有一天,突然感觉自己活得太虚了。我脑袋每天转出那么多稀奇古怪的东西,写下来扔在角落。有没有可能我一生都不会再见到它们?往后几十年,若是哪天不在世上了,这些东西会随我一起消失吧,因为多而乱得没人想要打开翻阅。
想到这里有点恐慌,这不是我想要的结局……
我果断下载了两个软件,一个是幕布,一个是有道云笔记。前者是为了写作时理清思路,后者是方便自己走到哪灵感来了,直接点开微信记录就能同步。
我还下了简书,开了新的公号,我不想要雁过不留痕地混沌一生,至少自恋地留下些什么。
这条路就这样莫名其妙地开始了,姐笔下的文字终于也出来晒晒太阳了。
闺蜜小A是我最大的幸运,她是我的忠粉,因为我几乎每篇文章都让她先过目。而她,可能是我很多发布过的文章的唯一读者。
一开始,我陷入了一个怪圈:我能写出什么读者爱看的?
有过一些想法,却都还没真正成文发布过。起了个稿又放一边了。
开了第二个公众号之后,我跟闺蜜小A拍着胸口说,我要开始日更!3月2号那天,我纯粹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写了一篇文章,如果再不发,我就连“隔日更”都做不到了,就又顺理成章地不再坚持了。
那天事还挺多的,我想,那就更简单点吧。就是写薛之谦的那篇。在我准备收尾之时,脑袋里突然蹦出了一个画面,接下来思绪源源不断。根本停不下来!写得也一点不费劲,止笔之后,酣畅淋漓,如衷肠诉尽。
那一下我豁然开朗,这才是写作本来的目的啊!为了诉说而写,不为写而写。为写而写是练笔,可我从不练笔,大抵也是因为这样文笔才如此笨拙。
今天重翻了安猪的公众号。他停更之后,这个公号就沉在订阅号列表的底部了,要不是突然想起搜索出来,怕是也未必能再撞见。
安猪是“一公斤盒子”的创始人,从事公益事业多年,致力于教育创新。关注他是在2016年的五月,关注之后我也就收到过2篇文章。好奇之下我去翻看他的历史文章。读到有几篇,那想法一拍即合,一路激动地在心里念叨:这才是我的族群啊!难怪我在这世上游荡了那么久,都没碰着同类!原来你们在这啊!
不只是安猪,他只是其中之一。偶尔都会惊喜地发现还有些“同类”的存在。
在遇到这些“奇形怪状”的人之前,我以为只有自己是如此“怪异”的,另类而又不是能轰动社会被架上争议之巅的那种另类。我想大概应该也有不少我这一类人,被现实生活或是身边的人“调教”得乖乖屈从,从此“异了族”。我还算是一直挣扎在边缘,因为一种莫名的偏执,竟也还“逃脱”了出来,心中的“怪异”得以幸存。
在读到他们的这些文章的时候,我总有数之不尽的“相见恨晚”想要倾诉,而后我在想,这不就是我们书写的意义么?
落一段文字,存一些思想,留在此地。万一以后有人翻阅,如我,惊喜地发现一个人,然后满怀期待地找寻那人的痕迹。得知世上有人跟自己有着如此相合的理念后,生一发“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的感慨和敬仰。就如同,我还没认识你本人,我们的灵魂就已经握了手、点了头。我还不知你在何方 ,却胜似已经酒过三巡,谈尽了内外古今…
我把我的东西留在这里,就是为了等待相似的人的。
等待一场,或许此生都未必会发生的、“相见恨晚”的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