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伊宝放学回来,见到我就放声大哭,一边哭一边说:“为什么我姓苏,呜呜呜…我不想姓苏,我同学管我叫苏妲伊”。额……我顿时无语,于是抱着她拍了一会,过程中我心中升起“无数”种情绪,源于这两天她总哭唧唧,拼玩具拼不上也哇哇嗷嗷地。
我控制了自己想去讲道理的冲动,起身去了厨房,切菜时感受了一下当下,喜悦感刚要升起,结果又看到,金刚富强同志表现出一幅无奈和对孩子失望的表情,我的火气腾腾又冒了出来,我很想“拎着菜刀”,去找他理论:特别想说:“你对孩子这么多期待干什么,有情绪就不能哭吗?就不能发泄吗?哪有你心中的完美宝宝,你自己还不是一样,遇到点事情,要死要活的样子,为啥对别人这么高要求?布拉布拉……”,当时我真的想炸,还是忍住了。
平静一些后,我突然意识到,脆弱不不是别人,是我自己,我压抑了这部分,想要说的部分,也是我想说给我父母的,为什么不能脆弱,脆弱就那么丢脸吗?
看到自己的这部分,我突然发现孩子其实就只是想表达一下情绪,我接受允许就好了,至于具体事件我相信她自己能处理,于是,晚饭后我跟伊宝说:“妈妈,明白了,你只是想跟妈妈表达一下你的委屈情绪,是吗?妈妈允许你去发泄,至于问题你还需要妈妈帮你吗?”伊宝乐呵呵说:“不用了,没有人能定义我,除了我自己。”再一次被孩子震撼到……
晚上,宝们都睡了,我自己做练习,恐惧再次光临,而且莫名的想哭,我看到了蜷缩在那里孤独的另一个自己,我知道大礼物再次光临,是孩子带给我的,感谢!
一个个期待背后都是那个不愿面对藏得很深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