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一些时间,写一编文字,记一段历史,存一份念想。
有一天,婆婆要我去跟祖父讲,要求搬回村子去,在这里人单势孤,不安全。我哪里知道这些,估计婆婆唠叨了不少时候,祖父没有答应,就鼓动我去游说。
祖父在这里倾注了毕生的心血。记得土院墙,下大雨就会崩掉,每年都要同父亲,还有叔叔他们挑来泥土,加以修复,加厚。院中的树木都已经很粗,那是得花几十年的光景。还有嫁接的果树,那是从老远的地方买来的,还有偌大的院子,……如果搬走,一切得一切,都得舍弃。
祖父的犹豫,彷徨,不舍,担忧,沮丧。各种情感涌上心头,加上运动造成心灵和肉体的伤害,犹如百爪挠心,使人萎靡不振。
不知过了多久,祖父突然跟婆婆说,要去买些萝卜籽,要栽一些高笋(即茭白),搬家请人来了吃什么?
我知道,要搬家了。搬到后村,原祖宅的位置。
祖父的决定说不上是对是错。当时说来,社会动荡,人心不稳,安全排在第一位是没有错的。现在来说,丧失了5亩的宅基地,绿树成荫的院子,那是犹如庄园般的所在!还有那没法拾起的儿时记忆。
搬家肯定是在冬闲的时节。
祖父是个果决的人。性格刚毅,做事老到,谋划有度,见多识广。
祖父请来的一大帮人帮忙。有印象的是拆墙上砖。在宏村能见到这种古建筑的青砖。老家叫“斗胚子”,一种很薄的青砖,比现在的标准砖(6*12*24cm)要大些,薄些。
我爬上楼梯,也拿着砖丢到地上,叭的一声,“斗胚子”摔破了。祖父没有骂我,我很意外。祖父慈祥地说,丢下去的时候,不要平着,要竖着,让砖旋转着丢在地面上,就不会破。我试了几次,果然,再也没有摔破。
当年盖老屋时,是新旧结合的房子。堂屋两边的柱子等等,是新买的材料。其它地地方,是买自西边乡里大户人家旧房子的材料,用船运过来 的。
听老辈子人讲,请来的几个木工中,有一个人比较阴损。把两根留作做中柱的新杉木锯短了。祖父找不到那么长的材料,就一个一个问木工,有人就告诉说某某锯断的。估计祖父年轻的时候脾气比较燥,对方不承认就开打,后来说是锯错了。害的祖父重新买来两根,增加了预算。这个木工可能人缘不好,评成份时,那个很高的成份-地主就给了他,后来把他从乡下“下放”到本县偏远的乡下去了。我后来见过他女儿来村里怀旧。听说这个木工的父亲有个绰号叫“省饭的”,传说是省饭饿死的。家里能有多少浮财,就是有一点财产,也是积攒,省出来的。但是有指标呀,要落实到户,就他家了。
祖父做了多年的石匠,做房子一定是石匠和木工的活计,对木工的活计应该是了然于胸。从这件事情上也可以看出祖父心细,以及做事的谋划能力。
祖父常说,“田好买,屋难做”。做房子由许多禁忌,比如,柱子是不能接的,木头上不能用铁钉子。就是要用上钉子的地方,那就得用竹钉,比如椽子,老家称为“椽皮”,就是用竹钉固定。民间谚语中,有一句话“出头的椽子先烂”就是这个“椽皮”。
小时候就听过无数次工匠做房子时给东家 “安范”(音)的事,就是木匠、石匠都有可能给设下不祥之物,给东家造成麻烦。几年前我家装修时,特意问过木工这个问题,他说以前听说过,师傅没有传下来。我想也是,说会的话,我会不会怀疑他,会不会紧张。看来我问得是多余的。
老家里有很多工具,前面讲的石匠工具,那是本行。有木工工具,篾匠工具,前面讲的杀猪工具。我看见过祖父打凳子。家里也有一条桌凳,是做木工用的工具。估计祖父是一个很能干的人。
由于做房子为了省钱,是新旧结合的,搬家时,不能拆开,否则,就没法还原了。所以,祖父就想了一个法子,每列柱子,整体搬迁。
六列柱子的搬迁,是一个相当困难的工作。老屋是七柱现堂的格局。每根柱子下面要两名劳力,用绳子绑好,穿上扁担。柱子有长有短,中柱最长,要年轻健壮的劳力,其它柱子逐步缩短。光抬柱子就要14名劳力。还要在两边各3人用竹竿做拉索固定顶部,不让倾覆。加上指挥叫号子的,看路面的,总共一趟至少在20人以上。
砖块的运输也是一个体力活,不像现在有运输工具。那个时候,就是肩挑,全靠人力运送过去。路程,我估计1华里左右。当时,就是现在,那条路也不是很好。
那次搬家不知花费了多少钱财,光吃食就不得了。我不关心,也不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