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瑜伽室就我一个人。
我来,是为了完成我的功课,一个人的功课,今天的功课,如此而已。
从第一次试课的十几个人,到后来较稳定的9个人,到某一次的15人,再到换地方时流失的3人,现在瑜伽室有12张学生垫,加上我和小卉的,总共14张垫子。我当然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和我一样喜欢上瑜伽,有规律地练习瑜伽,从瑜伽里不断受益。但是,我也能接受此刻我一个人的瑜伽。
培养一项爱好,特别是有益身心的爱好,养成习惯,终身践行,是不容易的。这需要时间和耐力,需要跟旧习惯、坏习惯作斗争,需要跟懒惰、贪图安逸作斗争,还需要忍受日复一日的单调和枯燥,需要承受反反复复没有进展的沮丧与自我怀疑。
而瑜伽,呼吸、体式、冥想,很多都是不断重复的,没有多少新鲜的东西。新鲜的,是我们能在每一个不同的当下去感受不同的自己、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呼吸。
但是,这其中的乐趣与甘美,也是外人无法理解的。
每一次呼吸,让你从过去与未来的拉扯中解脱出来,关注当下,疗愈自己。每一次伸展,去感受晴天与雨天的不一样,感觉不同的当下自己骨骼与关节的归位、肌肉与经络的舒展;每一次放松,听到自己呼气末端的叹气,将气息送到腹部最深层的喜悦。
当然,我也会胡思乱想,一不小心就被刚刚上完的课《百合花》的未讨论充分的问题拽走了,或者想到自己希望有人来但是却落空,想到周末该去看看爸妈,想到窗外风中的银杏树应该有一番不一样的模样。
这也是我的功课,思绪的飘忽不定,是我大脑的本来面目,我学会去面对她,不自责,不放任,最重要的不做是非优劣的评判:嗯,我的大脑不在这里,我要回到这里,在瑜伽垫上,在此刻。
波伏娃在自传中说:“我的生活日复一日循着同样的节奏,我做着同样性质的事情,与同样的人来往,然而我完全没有停滞的感觉,重复只是我生活的底色,新的内容层出不穷。我每天都在阅读,但读的书是新的;我每天都在写作,但写作中遇到的问题是无法预料的。我怀着迫切的心情关注着时事的发展,这些事从未重复,如今已成了我个人生活的一部分。”“重复只是我生活的底色,新的内容层出不穷”,对于我们所有人都是这样,“新的内容”需要你每天刷新自己的视窗。如果你学不会,即使换一种生活,也会重蹈之前厌倦的覆辙。
想起那句话:“如果你没有学会游泳,换一个游泳池,照样会呛水。”不管你有没有选择瑜伽,都希望你学会在看似重复的生活中不断收获“新”的果实。而且请记住,这注定只能是你一个人去完成的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