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把不好意思讲的话用比喻的方法来讲,可是有人很笨听不懂那又有什么办法呢?就像中国社会存在一个非常普遍而且大家都觉得不是问题的一个问题,常见于我们的社会之中,最容易展现它的方式就是用电视剧。
无论是《人民的名义》还是《狂飙》,这里面最重要的本质就是“公权力的正义性”,中国社会充满普遍的公权力正义性意识形态,这样一种意识形态促进成为中国文化特色,也展现在中国的历史、社会、政治脉络当中。
就好比现在经济领域也有这样的现象,举一个不太恰当的例子,阿里巴巴的蚂蚁金服上市的时候,公权力的正义性在这样的一种时刻展现出来,哪怕最支持市场经济的经济学家也不敢公然反驳!是与不是?那么问题来了,公权力的干预是促进市场经济还是管制了市场经济?我想,我都明白是管制市场经济,这些大V们会不知道?所以今天的经济学家,大V们,他们说话要小心得不能在小心。一说错,得罪社会层面是小事,关键是得罪了不该得罪的这才是大事,还有就是好死不死自己也在经济的场域之中,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大家搞得太尴尬也不好意思。难呀!
幸好,我不是搞经济学的!我是社会主义者,可社会主义者,赞同国家或者公权力监督经济领域,可是我不太赞同过度干预。管制市场经济算不算过度干预呢?我个人认为,得看什么事情了,如果是阻止资本家空手套白狼,阻止资本过度的膨胀,我双手双脚赞同!可如果是,民营企业变成“半国有化”或者其他情况,还想要市场经济自我发展带动社会,说实话,基本上不太可能的。让市场经济归市场经济,而政府是监督者,这是很理想化的状态。
说回公权力的正义性,普遍存在的公权力正义性,不仅仅是两千多年从秦以后开始的一种回溯,更是对理想化的政治形态一种渴望。社会不仅是大家想的只有社会层面,中国社会的很多影响与政治层面息息相关,所以才说,任何一种话题谈多了就涉及政治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中国社会自古以来就是政治主导型社会,不仅如此,经济领域也同样如此!
我们都知道一句话就是,看政策,什么叫看政策?就是指政治领域的主导性!一个政治领域主导的社会,一个政治占太多因素的一种社会,这样的社会,会出现非常多的“道非道,非常道”,“熟可说、不可说”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最终指向都在政治领域,想起老舍先生在茶馆里的话:改良改良越改越凉,这句话充分表达了当时的社会状况,政治改良越来越凉,那么社会也是越来越凉。
公权力的正义性最早的阐述还是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个人的最早),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仁之义者,天下唯器。君子不器就是要把自己琢磨成器,而此器乃天下万物之器!
公权力的正义性可以说是中国社会的一种“魅”,我们相信公权力本身的正义性是长久的思维方式,这是一把双刃剑。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公权力的正义性在普遍的情况之下出现是罕见的现象,明君配忠臣,昏君配奸臣,暴君配伶臣。岳飞是忠臣,可他的皇上不仅仅是一位昏君还是暴君,秦桧是奸臣更是一位伶臣。
就我个人而言对于《人民的正义》《狂飙》这种类型题材的电视剧、电影,单从“剧本身”而言它的一种狂热诉说着中国社会当今对政治领域的看法,社会希望多一点忠臣、为人民做实事的好官,这种回溯、这种对公权力正义性的追求说句实话,它被淘汰了,它被更文明的方式淘汰了,以道德约束权力者就是渴望明君、忠臣、好官。
权力本身的存在应该被监督、监督、再监督,不然纪委为什么会存在呢?剧归剧,思维归思维,一句非常重要的话,党的自我革命会坚持到底!好剧大家都会追,好的领导大家也会支持,再复述一遍:党的自我革命会坚持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