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学习笔记(简记)

一、书本简介

  * **编撰背景** :宋代大观年间,由陈师文、裴仲元奉敕编撰,作为官方标准处方集,具有权威性,堪称大宋的 “国民健康手册”。

  * **特点与价值** :书中所录方药经名医审定,疗效可靠,剂型多样,包括丸散膏丹等,购买方便,在民间被广泛使用,得到医者和病人的信赖。

 二、历史影响

  * **在日本** :江户时代,日本对中国医学典籍的研究与应用达到高峰,《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被引入后,成为汉方医学的重要参考资料。1730 年,日本学者橘亲显等人对其校正并出版《增广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推广其中的方剂,如四物汤、五苓散等,至今仍在日本汉方医学中广泛使用。

  * **在韩国** :高丽时期,韩国积极引进中国宋代的医学典籍,《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成为高丽医学教育和实践的重要资源,促进了当地传统医学的发展,其医学机构如太医监、尚药局等均参考该书内容,对当地的医疗制度和药物制备产生了深远影响。

  * **在越南** :自宋代传入越南后,成为当地医学的重要参考。越南医家在学习中医基础上,融合本地体质与气候特点,发展出具有越南特色的医疗体系。南宋以后,中国药材成为越南主要进口商品之一,当地许多方剂和药材的使用规范参考了《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促进了越南中药的规范化。

三、争议与批判

  * **流弊** :造成医者不辨证、单纯 “以方试病”,偏重使用辛香燥热药物,治疗偏颇,且缺乏对新病与时代变化的因应。

  * **金元四大家的反对与创新** :

    * **张元素** :认为古方不适新病,自创家法。

    * **刘完素** :强调五运六气,主张寒凉派方药。

    * **李东垣** :撰《宜明论方》与《局方》对立,形成南北分流。

    * **朱震亨** :批判局方为 “按图索骥”,主张辨证论治。

 四、实用信息

  * **中医服药法** :

    * 病在胸隔以上者,先食而后服药;病在心腹以下者,先服药而后食;病在四肢、血脉者,宜空腹而在日;病在骨髓者,宜饱满而在夜。

    * 凡药势与食气不欲相逢,食气消即进药,药气散而进食。

  * **常用方剂介绍** :

    * **香苏散** :用于胃肠虚弱、心下常痞而有气滞的人感冒时,方剂包括香附子、紫苏叶、陈皮等。

    * **八珍汤、十全大补汤、人参养荣汤** :分别用于气血俱补、气血阴阳俱补、气血阴阳心神俱补等情况。

    * **五积散** :治气、血、痰、寒、食五积,适用于略虚证而略带贫血,又受风、寒、湿邪者。

    * **四君子汤、理中汤、六君子汤** :分别为补气健脾、温中散寒、补气健脾且理气化痰的基本方剂,针对不同的脾胃虚弱症状。

    * **四物汤** :补血之主力方剂,治妇人各种疾患。

    * **平胃散、安中散、参苓白术散** :分别用于消化障碍、脾胃虚寒气郁血滞、胃肠虚弱食欲不振等情况。

    * **清心莲子饮、霍香正气散、甘露饮** :分别针对泌尿系统问题、外感与内伤、脾胃虚而有湿热等症状。

    * **鸣药顺气散、二陈汤、逍遥散、川芎茶调散** :分别用于风中经络、治痰、肝血虚、头痛等情况。

 五、其他要点

  * **剂型运用**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最早提出了汤、散、丸等不同剂型的运用差别,汤剂适用于去久病,散剂适用于去急病,丸剂适用于徐缓而治之。

  * **经验传承** :中医用药经验的累积很重要,各种用药时机及加减上的经验沉淀对中医学习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