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此刻,我一脸面无表情地看着贝拉,她的嘴巴只剩下一点儿上下嚼动的动作,思绪早不知道跑哪儿去了。
最怕空气突然安静,她似乎感觉到了来自老母亲那无声的注视,看了我一眼,加快了嚼动的速度,匆匆低下头扒拉了一口饭到嘴里。没多会儿又开始踢踢桌子踢踢我,晃晃椅子抓抓碗,就是没一件跟吃饭这件事有关……
这么大了,怎么还喂饭
这个名叫贝拉的小姑娘5岁了,活泼开朗,爱学习爱劳动,在幼儿园里是不用老师操心的那种孩子,就是吃饭这件事,似乎是我唯一会对她发火的一件事。
每一个母亲,都见不得自己的娃挨饿受冻,尤其在以胖为美的婴儿期和儿童早期,看看人家孩子胖乎乎的,再看自家娃,除了长了个大脸盘,一摸小身板瘦骨嶙峋的,心里就有些自责,觉得没照顾好她。
为了把孩子从营养不良的边缘拉回正常值,多吃点儿变成了首要目标。直到三四岁,我们还是采取喂饭的形式。
喂饭这事,标标准准的技术活,讲个故事唱个歌,还得常常更新,一顿饭40分钟吃完都算快的,常常说的大人口干舌燥。
“都这么大了,怎么还喂饭啊?我们家孩子一岁多就自己吃饭了。”
“得让她自己吃,要不去了幼儿园怎么办?”
“就是惯的,饿一顿就好了,哪有不爱吃饭的孩子。”
“吃饭就是吃饭,不要让他觉得吃饭还要讲条件,还要听故事才肯吃。”
“怎么还喂饭,该教筷子了,我家孩子会说话就教筷子了。”
听到这些,多少有些焦虑,也曾痛定思痛,自己的娃还得是自己下狠心!
但很快我就败下阵来。如果不喂饭,一小碗饭菜还吃不到四分之一。最恨的就是你查了菜谱、费了半天功夫给专门做的饭,就吃个几口,甚至一口不吃,喂到嘴边一扭头。
急性子妈妈开始气急败坏了,孩子,我只能说,你离着被吼已经很近了!
吃饭为什么这么慢
每次吼完,当妈的也后悔,看着娃一边抹眼泪一边吃心里也不是滋味。我决定先把娃吃饭慢的原因给整明白了,为此咨询了一些育儿专家和儿科医生,总结了以下几条,有同款“饭渣”娃的家长可以一起对号入座。
·区分是否因为病理性原因
比如儿童是不是有吞咽困难、肠胃疾病等造成的吃饭慢。是偶尔还是经常性地吃饭慢,如果是偶尔的,体重指数正常就不用太过焦虑。
其实,吃饭慢的孩子通常都不是病理性的,比如贝拉,几个孩子一起在外面吃的时候,她的速度有时还挺惊人的。
·有些孩子天生就是慢性子
性子慢的孩子通常做事慢吞吞的,表现就比较磨蹭。年糕妈妈说有的孩子吃饭慢是娘胎里带出来。我看了这条心里释然了不少,这点在贝拉身上得到了验证,婴儿期时吃母乳,一次要吃一个多小时,那怪我咯……
·家里是否有一些不好的饮食习惯
宝宝前期自主吃饭的时期,家长追着喂,纵容孩子边吃饭边看电视玩玩具,吃太多零食,容易造成孩子分心,不好好吃饭,久而久之就会吃饭比较慢。
·运动量过少,能量消耗小
多接地气胃口才会好。想想小时候在外面野一顿,回家饿死鬼投胎般拿块馒头就啃,吃嘛嘛香。现在的孩子接触各种电子设备时间过长,室外活动量普遍不大,能量消耗小,饭量自然也跟不上。
你是否有“喂养情商”
儿童心理学上有个词叫“喂养情商”,说的就是父母对孩子吃饭这件事上的情绪和态度。真正的喂养情商,是父母面对孩子的吃饭状态,不逼迫、不急躁、不粗暴,顺其自然又有智慧应对。
我反思在“喂养情商”这件事上,还有很多改进的空间。作为一个急性子妈妈,蹭蹭吃完饭后就忙别的了。给贝拉设定好时间10分钟吃完,要没吃完就开始急了,再设定时间吃不完就真离吼不远了。
做儿童教育研究的瓜姐跟我说,要用孩子易于理解的方式跟孩子沟通。她分享了一个她的经历:
“我小时候也不爱吃饭,妈妈就拿一些布娃娃放一边,给小猫吃一个,吃小狗吃一口,给宝宝再吃一口,实际上饭都进了我的嘴里。”
再就是,不要总说孩子吃饭慢,这样会形成负面强化。如果孩子有进步,就多多鼓励,正向激励更容易创造愉快的氛围,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还可以让孩子参与到做饭的过程中,比如择菜、洗菜;跟孩子比赛,把饭菜做得更可口或者更吸引人,让进餐更有仪式感,培养一家人在一起吃饭的氛围等,都是提升“喂养情商”的好办法。
好好吃饭,慢慢成长
一度我很担心贝拉去了幼儿园之后,还是延续家里的吃饭慢,班里那么多孩子,老师可管不过来,更不会给喂饭。
事实证明是我庸人自扰了,贝拉适应得很好。除了贝拉的进步,我还看到了其他小朋友的进步。小班的时候,老师每天总结的“宝宝一日表现”吃饭那一栏里,还常常提醒小朋友们“要多吃蔬菜哦”“吃饭要专心哦”“吃饭不要乱跑哦”,到了中班,就渐渐没有了。
还有拿筷子这件事,中班幼儿园要求用筷子,我以为这会是个持久战,没想到只教了几次,贝拉在幼儿园尝试了一周后就能熟练使用了,让我收获不少惊喜。
看来,吃饭这件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事,再多的方法论,都不如“成长”这件事的内在驱动力来得给力。或许娃们吃饭慢只是阶段性的,我们需要“稳住”自己那些焦虑的情绪,和娃一起成长,静观其变,静待花开。
来源:禹田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