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小宝这个人物,在所有的金庸作品中算是个例外。
金庸的十四部武侠小说,“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从《书剑恩仇录》起,到《鹿鼎记》终,让我们看遍了江湖的刀光剑影,阅尽了人世的炎凉沧桑。从春秋写到清朝,历史洪流中的万物众生相一一浮现——人物之多,内容之杂,家国仇恨,儿女情长。
而《鹿鼎记》作为金庸封笔之作,洋洋洒洒几百万字,他写了什么呢?
是主角韦小宝一个人的传奇故事——一个生于扬州妓院的小无赖的成长历程与发迹史。金庸在《鹿鼎记》的后记中写道,“一个作者不应该总是重复自己的风格与形式,要尽可能的尝试一些新的创造”,于是他一反作品历来“以武为名,以义为重,以情为本”的特征,把《鹿鼎记》写成“无武无侠,非史非传”的异类,主角韦小宝则是重私轻公、重利轻义的真小人。
太俗气了,他出身于烟花巷中,品德不佳操行有限。只会一招半式逃跑术,使用江湖正派人物不屑使用的下三滥手段,还嗜赌成性、赌品奇差,也就是说,这是一个除了财色之好富贵荣华之欲别无他求的无赖:无行、无情、无道。
太梦幻了,他艳福不浅竟然娶了七个老婆,凭借说谎和拍马屁的本事竟然升官发财、封侯拜相,居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高位,最后还为康熙的统治立下汗马功劳。用现在的话说,这就是一条屌丝逆袭之路啊,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巅峰。
可是我想说,金庸先生的用心良苦,大概就在“大俗即大雅,至幻即至真”吧。
“俗”是世界的本态和生命的真相,“大俗”就是对这种现象既不做虚伪的掩饰,也不裹高雅的外衣,而是基于最真实的揭露。能将生动简单、粗俗浅薄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深刻地塑造出一个没有深度、没有自我的人,这难道不是一种大雅吗?
金庸说鹿鼎之后再无武侠。这是一种境界,当他把武侠高手的虚幻写得淋漓尽致后,还能再塑造一个郭靖或者萧峰吗?韦小宝的故事看似随意杜撰,插科打诨,实际上是金庸抛开江湖世界的虚幻,向现实批判,回归到单纯的“人”的真实世界。
韦小宝这个人物,让很多人欣赏,让很多人厌恶,让很多人不安。
喜欢他的人是因为从他这里得到了安全感和归属感,为自己见不得光的行径找到了辩护的理由;不喜欢他的人,是因为他太活了,太赤裸裸了,人们很容易从韦小宝这个市井无赖身上看到自己想极力掩饰的真面目。韦小宝还仿佛是不安的人不愿正视的倒影,他们在理性上对韦小宝精神缺乏认同,但在感情上又本能地实践着韦小宝的品格,这让他们很不舒服。
鲁迅说过:
“中国只有两个时代——为奴隶的时代和为奴隶而不得的时代。”
金庸写韦小宝时也受到了阿Q的启发。韦小宝坐稳了当奴隶的喜悦,成功周旋于江湖与庙堂间,把皇宫当妓院,把官场作赌场;而阿Q则忍受着为奴隶而不得的悲哀,靠着自欺欺人的精神胜利法苟活,想革命被打压,拉关系终遭毙。但二人并无本质区别——愿意不断放弃伦理底线来换取世俗的好处。
走向穷途末路的阿Q遭人唾弃,而永立于不败之地的韦小宝呢?好似在某种程度上成为符合了中国文化的榜样。
韦小宝的成功令我感到十分恐惧:除了他的江湖奇缘,康熙与韦小宝,即皇帝与奴才之间的友谊,写出了多少人的世俗愿景:只要收起底线放弃移风易俗的革命,而向独裁者俯首称臣,在权势之间左右逢源,那就能分享利益甚至成为人上人。
这让我不得不想起了诗人北岛的名句: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也许这并不是人间的事实,可是成为识时务的良民而非有担当的公民,却是大多数人的理想。阿Q被砍头的下场虽让人为之悲哀,但还不至于绝望;而韦小宝大获全胜的结局却令人在震撼中感到一股透心之凉。
什克洛夫斯基说:“堂吉诃德精神并非堂吉诃德的命运。”反之,韦小宝的命运也并非韦小宝精神。堂吉诃德的命运是不幸的,但其悲天悯人的普世情怀永存;韦小宝的命运是幸运的,但其所张扬的“好死不如赖活着”的精神却丑陋无比。
金庸先生自己评价:
“韦小宝的成功不是我的社会理想,而是当时社会的现实。在一个很不民主、不讲法律的、专制的时代中间,韦小宝这样的人就会飞黄腾达,好人会受到欺负、迫害,所以写韦小宝这个人也是整个否定那个封建腐败的社会。”
我不能一直歌颂一个应然的乌托邦,也不能一直批判这个实然的世界,只从韦小宝这个人物身上,我知道:他是当下中国一个真实的民族象征;他适应性极强、繁衍力极高,能成功继往开来;他的成功之日,绝对不是自由实现之时。
我也知道,即使在现在,谈自由、谈担当依旧是相当奢侈的。这不仅需要一个宽容度很高的社会,还需要人们有相当高的教育程度和物质基础。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可见裴多菲在谈自由时,做出了为此放弃爱情付出生命的准备。电影《勇敢的心》讲述了古代苏格兰人民起义军领袖威廉·华莱士的生平,他一生都在为争取自己民族的自由而作斗争。最后统治者想用极其残忍的方式处死华莱士,打败一生从未屈服过的他。
但是惨烈的折磨并没有让他屈服,临终时,他用尽最后的力量,高喊出:“自由!”影片中有精彩的战争场面,有动人的风笛,但都不如华莱士最终的呼喊来得更加震撼,动人心魄。
有良知的人必定要背负时代重担前行,他们为了人类的解放而牺牲自我,甚至还不被人理解,只因心中的信念:“自由意志比生命还重要”。
但我们中的大多数人,皆为凡人,身上并没有被赋予解放全人类的责任;并且社会需要按照一种规则来运作,那些经常遭到我们反抗的各种制度,实际上我们需要倚仗它的保护。
正如《肖申克的救赎》里安迪说的一样:
“监狱里的高墙实在是很有趣。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地,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这就是体制化。”
可以说我们都是戴着镣铐起舞,真正的自由作为一种秩序是很难实现的。
但这并不是奴隶的镣铐,恰恰是对人欲望的约束和行为的规范。像韦小宝这样的人,他缺少的就是给自己戴好的镣铐,他的家庭没有真正的爱情,他的成功不会赢得真正的尊重,他所处的环境,也不可能实现真正的平等和自由。
给自由加以约束并不可怕,我们的灵魂也可以带着镣铐起舞。这样做,仅仅是为了让自己以人的精神活着,而不当奴隶;而我们的时代,需要一点这样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