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年代,无穷无尽的信息再网上不断生成。只要我们连上网,数据就会像你疯狂的像涌来。而我们,就像就像一只被动等待投食的鸭子被这些信息喂养---一时喂养一时爽,一直喂养一直爽。
我一直是讨厌类似头条、百家号这类采用推荐算法的信息应用。因为他太了解你了,会将能够刺激你感官的信息持续的、不断的向你推送。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我们很容易就陷入其中。信息的持续刺激,让你甚至都懒得动脑去思考一些深层次的内容,长此以往最终信息将会把我们填成一只傻鸭子。
何为信息有效性?
做为一个连上网络的个人,信息分接收和发送两种方式。一个简单的假设公式:
信息的有效性=有用的信息/信息总量
这个公式应该不难理解吧,无论是获取信息或者将自己的信息发布到网上时,都遵从了公式中的客观规律。
从输出端来看,当输入的信息总量无限大的时,我们很难从这些繁杂的信息中收到有用的信息了。我一直是印象笔记的高级会员,因为实在太好用了(关于印象笔记的使用故事以后有机会细说)。印象笔记有个快速剪藏功能,该功能能够一键将各位网站、微信公众号一键复制进印象笔记中。刚接触这个功能时我惊了,他是如此简便且如此好用,于是我开始过上了如同小蚂蚁的日子,幻想着不断丰富自己的个人智库。
转眼使用这个功能用了一年,结果如下:
3600,3600,3600条信息。请问我该如何阅读呀?到现在,我读完的内容大约是这3600条笔记中的1/3,更不说这个数量还在每天增长。快捷的信息收集方式,带来了信息快速的增长,然而我的大脑跟不上这个增长速度,乃至压根无法这些信息真正转化成掌握的知识。
回到信息有效性的公式,当分母“信息总量”飞速膨胀时,我识别有用信息的效率和能力确没有改变,单位时间下,信息有效性变成了0。嗯,不单单是0甚至是负数!
最开始收藏这些信息的初衷是什么:归档,在需要时能够将信息飞快找出来,不用再上网搜索、阅读信息。也就是对信息进行压缩,在大脑中保留一个目录,需要时根据目录结合笔记本内容直接调用就好。
初衷是好的,但信息量太多后,问题出现了。收集回来,看不完,看完了,印象不深,调用时反而需要花更多时间去筛选。又由于收集的太多,真正需要使用时剔除信息噪音的工作,话费了更多时间,和我开始希望的初衷背道而驰。
从前没有该工具时,看到好文章还会坚持阅读,力求当时把信息消化掉。现在好了,一键收藏,不会丢失。我完全没必要在第一时间将这些信息阅读,最终变成了到现在我都觉得自己没有必要阅读。那些收集而来,确始终没有被消化理解的内容,如今看来除了加大我搜索笔记时的噪音别无他用。
当然,收集这么多信息也不是没有收获的。因为收藏了太多公众号信息,在整理的时候偶然间发现一件事儿---洗稿。不仅是洗别人公众号的稿,很多时候甚至自己的内容,他们也会改个名字,换个开头再来一次。咋的?公众号也搞重置版?还不是高清的?于是一篇似是而非的文章被我自己重复收藏了很多次---这真是浪费我宝贵的笔记本空间。回头再想想,这样这些信息和直接从网上搜索没有任何区别,我反倒省下了收藏的时间不是?
面对这个情况,我已将想了几个解决办法,但不是这次的重点,因为我都还未尝试去贯彻那些方法。这次只是想提醒下自己,不能在放任自己的注意力或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