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一位家长在自己发布的短视频中大呼:“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教是我教,改是我改,之后还要昧着良心说老师辛苦了,到底谁辛苦?”
近日,老师要求家长批改作业、辅导功课的话题引发讨论。
有家长认为自己承担了老师应负的责任和工作;也有家长认为教师要求家长批改作业、辅导功课,也是为了孩子好,家长不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最后吃亏后悔的还是自己。
去年6月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简称《意见》)明确提出,杜绝将学生作业变成家长作业或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不得布置惩罚性作业。
教师要认真批改作业,强化面批讲解,及时做好反馈。而学校教师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把学生作业变为家长作业,是违反这一《意见》的,家长不但有权拒绝,而且,有关部门还应该严格落实《意见》。
建立家长群的初衷是方便家校沟通信息,但现在却“变了味儿”:或是成了教师给家长布置作业群,家长则成为校外辅导员和作业批改员;或是成为家长监督孩子学习状态群,老师时刻举起手机录制孩子在校情况;亦或者变成“夸夸群”,为了让孩子在校得到更多的“照顾”,家长们更是开启称赞、感恩模式,群组内甚至会出现“争宠”、送礼炫富、争吵、辱骂等行为。
这是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职责的混淆,让家庭教育围着知识教育转,把孩子包围在知识教育中,既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又让亲子关系异化为分数关系、成绩关系,加剧家长的焦虑情绪。
而这种做法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不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些孩子放学时根本不记作业,而是回家问父母;
其次,作业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批改作业会了解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让家长批改如何做到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进而调整教学方法与进度?
再次,家长的文化程度不同,很多家长根本没有学过教育学、心理学,不懂辅导孩子,用不科学的方法辅导孩子并不利于孩子学习进步,而且会产生亲子冲突。
把家长深度卷入到学生的学习之中,这不是“家校共育”,而是“家校共教”。
教师是教师,家长是家长。家长需要关注和配合学校教育,但不能过度参与、监督和代劳,学校也不能撇开责任。超级早教师认为,家校共育必须清晰地界定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职责,只有明确家校双方的行事边界,在教育互动中担负起各自责任,不缺位、不越位,才能溶解横亘在家校之间的沟通坚冰,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环境,才能在未来把学校老师、家长和学生从应试教育的学业负担中解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