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知识”的认知演变
这里我们重点讨论伦理公式:知识=体验✖敏感性。
以对熊猫的认知为例。最初,我是在一些媒介上看到熊猫那黑白分明的照片。哦,这家伙,黑眼圈真严重,肥嘟嘟还走路内八。除了心生羡慕她整日吃吃喝喝、无语无虑,过着神仙般的生活,别无它感。
直到有一天,我去了成都的大熊猫繁育基地,颠覆了我对熊猫的认知。她居然能上树、她居然跑起来速度贼快(如果你看过发生地震,熊猫5秒钟爬上树的视频)。她在出生的时候仅100 克左右(2个鸡蛋大小),居然能长成200斤的大胖子。无论有多少人围观她,她都能气定神闲地坐在那里,吃下一根又一根的竹子,这或许是当代最潇洒的吃播博主了。如果把“黑眼圈、肥嘟嘟、走路内八、懒惰”这些词放在一个人的身上,不知道你的脑海中浮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形象。但这些词放在熊猫身上,居然毫无违和感,一切都是那么的和谐,集成了“可爱”。虽然大熊猫经常仗着自己是国宝,做一堆任性的事。我们依然坚定地选择原谅它们。我开始喜欢上熊猫了。
于是,我迫不及待地想要了解熊猫更多,通过网络、公众号,一切与熊猫有关的字眼、视频。
我了解到熊猫居然是和恐龙一个时代,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果然吃素和可爱会卖萌,才能活得久哦。
为什么熊猫一半的时间用来进食,一半的时间是用来睡觉呢?
这是因为大熊猫原来是吃肉的,后来改吃素了,但它却还保留着食肉动物的那种较为简单的消化道,没有食草动物所具有的专门用于储存食物的复杂的胃和巨大的盲肠,肠胃中也没有用于把植物中的纤维素发酵成能吸收的营养物质的共生细菌或纤毛虫。为了获得所需的营养,唯一的办法就是快吃快拉、随吃随拉。一只体重100千克的成年大熊猫,在春天每天要花12-16小时,吃掉10-18千克的竹叶和竹秆,或者30-38千克的新鲜竹笋,同时排出10多千克粪便,才能维持新陈代谢的平衡。
而且大熊猫的粪便,是带有香味的哦。国宝就是不一样,粪便都带着清香。而且还可以用来造纸和制作纪念品呢,和斯里兰卡的大象粪便纸有异曲同工之妙。
关于熊猫的这些认知。没有体验和敏感性,就无法形成知识。体验和敏感是一个不断加强的无限循环。不体验各种事物,就无法培养敏感性;没有敏感性,就无法体验任何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