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瑜伽》(5)|结束:道德的起源

说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跟人的近亲猴子有关。

把一群猴子关进笼子里,给它们喂香蕉。其中一种香蕉是挂在笼子上的,只要有猴子去拿这种香蕉,就会用高压水枪去喷猴子们。久而久之,猴子都知道,那种香蕉是不可以拿的,一拿就要遭殃。以至于,只要有猴子表现出要去拿的企图,其他众猴就会把它暴打一顿。

后来研究人员放入一个新猴子,并取出一只旧猴子。这只新猴子不知道那种香蕉不可以拿。当这只猴子要去拿这种香蕉的时候,会被暴打一顿。新猴子虽然不知道是为什么,但是也慢慢明白,这种香蕉是不可以拿的。

直到笼子里所有的旧猴都被新猴所替代。所有的猴子都不知道拿那种香蕉的后果,但是他们都不会去拿,任何去拿的猴子也都会被暴打。

这就是道德的由来。

辩喜对道德有不同的看法。他很粗暴地指出,所有道德的起源都是神(至于神到底指什么却没有交代),而所有道德的核心都是不要关心自我而应放弃自我

更加简单的说,无私即道德

那么,如果一个行为的动机是为了维系自我,就可以说,这个行动是不道德的。

在道德研究领域,克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可谓影响巨大。他曾经提出过一个道德两难问题:

欧洲某地的一妇女海太太罹患严重癌症,医师诊断只有一种新制镭锭药物可治。海先生奔赴药店时,店主将成本仅200美元的药物,提高为2000美元。

海先生为妻子久病已用尽所有积蓄,向亲友借贷只能凑得1000美元。他恳求店主允许其先付此数取药回去救他妻子一命,余款保证稍后补足。

店主拒绝并称卖药目的只求赚钱,不考虑其他问题。海太太性命危在旦夕,海先生走投无路,就在当天夜间撬开药店窗户偷得药物,救了妻子一命。

请问海先生的做法是否道德?

用“偷”的行为完成“救人”的结果,似乎确实是两难。但以辩喜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并不两难。无关阶段,也无关方式结果。让我们设想一下,如果得病的不是他的妻子,而是一个素不相识的人,海先生是否会做这件事?由此可知他的行为并不道德。

另一个道德难题:一辆飞驰而来的火车前方, 有五个人被绑在铁路上, 马上会被撞死。你手边刚巧有个改变列车方向的扳手, 可是变线后的列车却会撞死支线上的另一个人。那么,哪样做才是道德的?

用辩喜的看法,这题也不两难。只要是没有考虑到自己的后果,任何一个选择都是道德的,因为都是为了救人

但这里辩喜忘记了自己所说的一个问题:极端的两边是很相似的。

即便能够接受没有自我是道德,但“没有自我”的情况也有两极。一种是在养育过程受挫,从未发展出自我,这种情况并不少见,在任何一个宗教团体,总能发现大批这样的人。宗教之所以对他们吸引如此之大,正是因为“神性的无我”与“心理失常的无我”太像了。

辩喜说的,应该是另一种情况。即首先发展出一个健全的自我,而后才能将其摧毁之。若这个自我并不存在,那样的无我也毫无价值。

从这个层面看,也不怪乎肯威尔伯会批评荣格是“还原论”,进行是向上的,并非“复归于婴儿”,只是看起来像是婴儿罢了。


《行动瑜伽》一书到此结束。

为了自由、无私的行动是行动瑜伽的核心,在这本书的理论加持下,每一步都会变得意义非凡。

无比感恩。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我是大二狗,宿舍里八个人五名玩王者荣耀,还有一个是荣耀王者。是不是我室友都很厉害?如果让你一天24小时有15个小时...
    墨痕zmm阅读 872评论 3 4
  • 初一返乡,初二游虔心小镇,初三返深,初四游大鹏所城,
    RCT阅读 270评论 0 0
  • 忆己之旅星际玛雅圣殿调频 6-Day2 2017年12月6日 周三 kin197 红色月亮的地球 关键词:影响力 ...
    蓝天白云晴阅读 141评论 0 0
  • 鹧鸪天 春分 又至春分昼夜平 南归灵燕竞争鸣 岸边柳枝垂清水 墙外桃枝绽彩英 心荡漾 步轻盈 漫天纸鸢戏流莺 但使...
    郑州小强阅读 503评论 1 5
  • 在《非暴力沟通》第十二章中,作者介绍了非暴力沟通的另一个用处,就是重新获得对生活的热情,纵使现实让我们再沮丧,也能...
    海西情歌阅读 294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