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南街(29)

        下午上车时心宽说随你们到哪里,我要查下叶挺将军的资料,马上要和他做邻居了。我以前最爱读他文章,《可爱的中国》写的真好。辛易说不对吧,我记得好像是《囚歌》。你说那个是方志敏写的。其实都被称为无产阶级革命家,都进了小学课本。

        辛易说方志敏在这里的汪满田打过仗,你去不去看看?

        心宽说下次吧,现在心有挂碍,对革命烈士不恭敬。

        结果辛易一不小心并入左拐车道,于是顺势来到雄村。

        雄村那时正在大建,不开放,竹山书院也被围了起来,我们只好乱走一气,既然看不到什么,就坐在河堆上,不由自主又说起了房子。

        说实话我们在苏北时也换房子,从刚需到改善,而且已改善了好几次。但从来也没遇到过卖家犹豫不决,房多人少,开发商巴不得马上把钥匙送到我们手上,迟一分钟都怕夜长梦多。

        辛易说,就是老房子习惯了舍不得,不是不想卖,这里的房子好。

        苏北都是穷地方,洪水过后一无所有,1991年还发了特大洪水,淮河和洪泽湖水位并涨,洪涝夹击。那时淮安还叫淮阴,全市“龙口夺粮”,动员20多万劳力在水中抢收麦子,机关、学校、医院都要抽出人力。把吃的抢回来,住的就顾不上了。苏北的房子粗糙,单层砖一砌到顶,一来穷,二来总发大水,什么房子都抗不住洪涝。大家对房子也不那么看重。而皖南,就是欠发达的古村落,都有富丽堂皇的三、四层楼房。

        我们三人就辛易是城里人,又出生在历史文化街区,街区里主要就是徽派建筑。他说徽州的风俗就这样,哪怕是大户人家,建个大宅也不容易,要耗尽几辈人积蓄。

        心宽说,我们苏北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到苏南的乡镇企业打工,比外面要早上几年,那时房价也便宜,我老家一半的人都在苏南买房定居,乡土观念就不如这里浓厚。老人因为自己出去打过工,所以对孩子的决定不反对,还会听从他们意见。但这里的老年人还是强硬派。说着指下远处那些高大的新宅说,这就是老子占了上风,年轻人是绝对不想把房子建在山里的,他们晓得教育、就业、医疗的重要。

        真正的原因要问下当地人才会晓得,现在只能乱猜一通。

        吃过晚饭到渔梁坝绕了一圈,心宽说我想再到中山巷看看晚上情况。

        我说这买房都买出职业病了,和查房似的。心宽一本正经地说,晚上往往病情突变。

        我们从城东路转到壕城路,很容易找到了上山的路,也找到了井口。这时的中山巷里非常安静,连一丝风都没有,路灯也不明亮,灯上面那个大大的徽字倒是格外醒目。我们向老屋走去,谁知刚转了一个弯,就看到女主人站在弄口,虽然没看到但也感觉在抹眼泪,而且她也看到了我们,大家都进也不是退也不是,场面非常尴尬。还是女主人反应快,说进来喝杯茶吧。

        心宽用手指了指巷口,我们一起折回来。

心宽问你老公是不想卖房还是舍不得卖?女主人不吭气。

        那你们是不是为房子吵架?女主人点点头。

      心宽到底是主治医,有沟通本领,说房子卖了,你们有钱在,可以换新房,不卖了,房子还在,你难过什么?该难过的是我呀。女主人总算笑了一下。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和中山巷里的老宅相比,这个老屋还很年轻,建于上世纪三十年代,有一个简易的门楼,普普通通的装饰,更谈不上深厚...
    徽州古城旅居笔记阅读 60评论 0 4
  • 中山巷是典型的阶梯式古巷,两侧的民宅院落都依台阶而建,台阶又随着山形,没有其他老巷的阴暗,而是一路阳光,步...
    徽州古城旅居笔记阅读 41评论 0 0
  • 中山巷路口有一个小店,文友辛易买了吃的喝的,三瓶不一样的饮料和三个不一样的粗粮面包。我点了一瓶东方树叶乌龙...
    徽州古城旅居笔记阅读 83评论 0 4
  • 第二天我们早早到了中介那里,里面已经坐了四个人,三个中介员工和女房主。辛易看只有六把椅子,男主人来就不好坐...
    徽州古城旅居笔记阅读 55评论 0 2
  • 吴氏世科牌坊上面的字已经不很清晰,他俩边吃边看着牌坊,连蒙带猜地念上面的名字,看不清楚的,用手机拍下来再放...
    徽州古城旅居笔记阅读 64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