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是人一生最初的苍老。
朝阳初升到暮色苍茫,豆蔻年华到鹤发鸡皮,她期期艾艾翘首以盼,只为等心上人归来。而他却如浮云般掠过她的生命,绚烂只一瞬,从此再无踪迹。
为他酿的酒,早已从最初的醇厚变为苦涩,被岁月的风尘掩埋,再也无人问津。
一曲《琼花房》,以细腻淡然的笔调,描画了如此哀婉动人的故事。
几声静雅浑厚的扬琴,如一缕透明的线,牵出悠然的歌声,恍惚间如一缕青烟带进青砖黛瓦的江南小巷,看一幕百转千回的痴情往事。
曲子并没有悲悲切切,亦没有柔缓缠绵,反而轻快欢愉,不刻意道悲伤,音律间却处处透着悲伤。比起寻常的如泣如诉,这样的曲子却更让人心神俱动。更贴合歌中姑娘的心境,漫长的岁月过后,最初的热切盼望变成淡然不惊,对心上人的思念却已刻入骨髓,渗入点滴之间,能笑说过往却不改执念。
歌曲节奏分明,朗朗上口,主旋律的古筝如滚落玉盘的珍珠般清脆明朗,又如靡靡之音,行云流水,回响天际,亦回绕在耳畔。间奏时的箫声亦是悠扬婉转,配合着清耳悦心的钢琴声,极具感染力歌词以淡然的笔调开端,寥寥几笔间,烟雨朦胧的江南小镇跃然纸上。阿婆微笑着倚墙,看过客往来匆匆,絮絮地讲述着此地的旧事。旧事千篇一律地俗套,风流的青年与痴等的姑娘,花前月下后再无交集。
若只是乡里坊间传闻的往事,若只是慈祥阿婆道听途说的故事,一笑而过便可。
层层铺垫的叙述后,作者笔锋一转,道出眼前的阿婆竟是故事中的少女,令人深感意外。再回看之前的叙述,笼上了几分不动声色的凄婉意味。该是痛到麻木后心如死灰,才能波澜不惊地笑谈。那么多的百转千回,最终成了茶余饭后的笑料,轻描淡写的回忆。
阿婆浅笑着取出一坛琼花房,本想等心上人归来时含笑对酌,庸庸碌碌蹉跎了半生,却不见归帆。不如慰劳往来匆匆客,将一壶心酸尽数喝下,从此再无期盼。
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如花如雾,求不得,留不住。
若你也在酿造一坛琼花房,愿你的等待终有人来,风雪载途疲惫满身,给你温暖的拥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