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去丽江旅游,一天晚上,月光澄净如水,我独白在来河古镇漫步,走着走着,突然听到一支熟悉的曲子,从某家店铺飘出,旋律清幽,婉转,瞬间摄住我的灵魂。
我几乎是跳跃着奔向那家店铺的,那是一家售卖葫芦丝的小店,暗红色的绒布上,一把把葫芦丝静静地躺着,穿着民族服装的店主正旁若无人自误自乐地吹奏着葫芦丝,飘荡出来的乐曲,名叫《月光下的凤尾个》那乐声仿佛潺潺流水,一丝丝淌过我的心因。
想起多年前,我和老公牵手漫步在香港的维多利亚港畔,那晚我们邂逅了一对花甲伉俪,他们在溶溶的月色下,合作一曲《月光下的凤尾竹》吸引了很多游客。
那位妻子身着曳地长裙,踩着节拍翩翩起舞,舞姿飘逸优美,像一只美丽的金孔雀,丈夫则吹奏着一葫芦丝,乐声悠扬,清雅,夫妻二人琴瑟和谐。
一曲终了,游客们的自发地鼓起掌来,老人落大方,介绍说,妻子年轻时是一名舞蹈演员,他是葫芦丝爱好者,后来,妻子生了一场病,不能继续从事专职表演,而他尽力配合她,在生活的舞台上满足她的表演欲。
他们退休后每年都会游几个地方,出行的行头中,妻子必带一条飘逸的长裙,丈夫则会带一把葫芦丝,在外的每个晚上,丈夫便吹奏葫芦丝,妻子则尽舞蹈,每次,他们只合作一支曲子,经年不变,这首曲子,便是娓娓动听的《月光下的凤尾竹》。
美丽的妻子舞姿曼妙,她热情地招呼游客参与进来,也许是被老人的热情感染,越来越多的游客跟随着乐声载歌载舞,我的脚痒了起来,手也痒了起来,顾不得舞姿笨拙,便加入了这月光下的广场舞。
那是我见过的最浪漫的广场舞,就这样《月光下的凤尾竹》渗入我的灵魂,当我再次在来河古镇听到这首曲子时,尘封的记忆倏忽打开,我在店里,逗留良久。
凝视那些静静躺着的葫芦丝,我相信它们每一把都是有生命的。
我买下一把葫芦丝,店主还再三的叮嘱我吹奏的要领。
也许我一辈子都学不会吹奏葫芦丝,可有什么关系呢,《月光下的凤尾竹》早已烙在了我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