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集体是学生个性发展的主渠道,可是一强调班级管理,班主任往往把“管”当作目的,为“管”而管,直至把学生管得老老实实,唯唯诺诺,必然抑制学生的个性发展。
推行班级建设,用班级常规管理为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创设条件;用学生生动活泼的个性为班级常规生活增添活力。
1、实行班级目标管理,让学生找到个性切入点
学期目标要结合本班实际,把握两个层面内含:一是原来班级已经实现的拓展性目标,可以继续申报。二是经过学生讨论,从本班学生个性出发,可以新拟定目标。这些目标的推出要围绕学校的总体目标“让每个孩子都获得成功”去展开。
把“争创优秀班集体”的长远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目标——能够看得见、摸得着、易实现的小目标。如开学第一个月,低年级的小目标有:学习常规方面诸如“不交头接耳”、“不随便说话”、“写字坐端正”等;礼仪常规方面如“会用礼貌语言”、“右行礼让”、“主动打招呼”等;纪律常规方面如“走好大雁路队”“一切听指挥”“遵守两操纪律”等。
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群策群力,开展系列达标活动。
每一次班队会活动从“设计——构思——内容——形式——效果”诸方面,要放手让学生去做,积极进行尝试探究。
在活动内容上实行开放式,小组选择,个人参加行动,使教材中潜在因素得到开发、拓展强化,形成技能;在活动策略上提倡学生创新,发散性思维训练,使他们成为创新小能手。
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提倡:以班级环境、班级目标、班级制度、班级活动、人际关系等方面为文化综合体,在校园文化的构架下,积极创建富有个性特点的班级文化,构建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班级文化建设就成为深层次上的德育,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将优秀品质植根于学生心灵的深处,转化为学生内在的需求。
让学生在环境中陶冶,在实践中体验,在参与中强化,在行动中提高。可在教室走廊里,布置橱窗与书法角;在教室墙壁上布置“我有一双巧手”、“佳作放送”、“读书争星榜”和“星星树”等。可利用教室空间,合理安排生物角,培养学生爱心,美化教室;建图书角,引领孩子畅游书海;设荣誉角,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等。可在板报上开辟“格言园地”、“成语积累”、“好习惯每日自省”等,开展“我的名言”、“我最欣赏的一句话”、“成语接龙”评比,使学生在无意识中接受知识的熏陶。
在教室外各个班都要有自己的个性名牌:班风、班训、口号,如:“我自信,我成功!”永远激励着孩子们去拼搏,去竞争;个性特长小明星的照片,可悬挂在每个教室外走廊里,让成功激励孩子们走向更大的成功。走廊上可悬挂历史名人名言,吸引孩子驻足观看、回味;校路两边布置祖国山河图,可激发孩子热爱祖国的情怀;摆放制作的警示语牌,激励孩子们奋发向上。建立不同层面的班级文化,给学生一种精神上的感染、吸引、熏陶,以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形成生机勃勃的班风,促进学生的个性生成。
学生荣誉分设若干项:包括两类:一类是学校统一命名的荣誉。如:“优秀班干部”、“小画家”、“朗读新星”、“小作者”、“卫生标兵”等。另一类是学生个人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自己想认定的项目荣誉。如:“泥塑小能人”、“刺绣小巧手”等。人人申报,个个争创新星。
巧设小目标,如:劳动能手、黑板清理师、教桌清洁员、考勤员、纪律监督员、卫生监督员、图书管理员、兴趣小组组长等。设置这类荣誉称号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培养学生热爱班集体和认真做好一件事的努力。
推行值周制度。班级中的事由“值周班长”全权负责。晨会、主题班队会等活动,老师只加以启发指导,从方案设计、组织准备到主持活动、总结评价都由学生自己做。其目的在于培养了学生的干事能力和认真负责的态度。
实行小组责任制。根据班级管理的具体要求,在班里建立若干管理小组。每个管理小组职责分明,分别督导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维护班级纪律秩序。如路队组——负责放学排队及回家路上的纪律;卫生组——负责教室及卫生区的清洁工作,并检查学生个人卫生;课间纪律组——负责课间纪律的检查,协助解决同学之间的矛盾等。
建立竞争机制。在班级中建立竞争机制,创设竞争氛围。每个学生自找一名对手(水平相当),老师依据学生的可比性,稍作调整。竞争对手比学习、比思想、比进步。竞争对手名单列表上墙,各自的表现公布于表,以便时刻激励双方。通过竞争,让优等生更优,基础薄弱的学生也不甘落后,奋起直追。通过竞争,让班级形成一种互相监督、互相帮助、你追我赶的氛围,促进学生和谐、主动地发展。
“孩子的心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能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能得到命运的收获。”学校只有通过抓学生学习习惯与行为习惯的个性化养成教育,才能促进班风、班貌的整体发展,促进良好班级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