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来是个网络上兴起的梗,一般来说也就是熟人之间的一种问候或表示而已,但演变成一种求生欲测试或者情感测试,就很耐人寻味了。
有些人就很不喜欢这种造梗与博眼球,认为以后所有的节日或由头,都会变成一种消费的借口,甚至还控诉一些作精们的作天作地。
但我认为这种看不惯别人这种行为的人主要有两个心理动机。
其一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自己没有收到别人的“心意”,所以在这边大肆嘲讽别人同样的酸葡萄心理。
其二纯粹是因为吝啬,自己手头不宽裕,然后就对这种网络上流传起来的消费,或者需要花钱的噱头,分外痛恨,因为这明显增加了他的开支。
而如果不主动增加开支,很可能会让他背负上舆论的压力,但做了之后,又会对自己的经济损失感到心痛不已。
进退维谷的时候,就会容易走上谴责发起人的路径。
我本来是对这种网络上掀起的风暴潮没有什么兴致的,一是觉得这种事情吧,要是对方真的是有想着付出温暖你的念头或动机,压根就不需要你开口说什么;二是觉得这种主动去索要什么的行为,本来就是在为难一个不太情愿的人,对方要是没有满足你的愿望,你会不满意不开心,对方要是满足了你的愿望,他可能就不那么开心了。
所以我就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充耳不闻,当做不知道这阵风潮的刮起。
但有些人就是这么不知趣,非要问我的想法,难道是想问我,为啥没有向他索要红包吗?
抱歉,这种事情还真做不出来。强求来的,大可不必了。
本来以为,对这件事义正言辞控诉过别人作精行为的人,能在自己遇到这件事的时候,会硬气地拒绝。
但是吧,人性啊,就是这么经不起检测,尤其是经不起金钱的检测,何况还是一个价值不高的红包,可见这个人对自己和对别人是绝对的中国驰名双标。
先前之所以控诉别人,只不过是因为自己没有收到而已,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时,一样会经不住诱惑地收下,还是在自己没有任何示好的情况下,还美名曰“大方地接受,大方地给与”!
其实在这个人曲折委婉地表示对作精的不屑时,就应该想到他的这种行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在给对方暗示——你是不是也要给我发一发“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啊?
当然,他没有想到,只能说他脑子蠢,说话做事还不够细腻,只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压根没想到还有“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这回事。
所以,透过这件事,我看到这个人某些本质——自私、吝啬、浅薄。
所以,至此,我想我应该是醒悟了。
不必再对一个无望的人抱有希望,也不必再对一个不懂得回报的人付出,无论是情绪,还是金钱,时间也要学会收敛,及时止损,才是成年人该做的事情。
也不必再对他客气,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不必再斟酌词句或语气,听得起就听,听不起就拉倒吧。
能不能坚持到见面也不好说,或者说有没有见面的必要,也不好说。
所以,什么都不确定,那就这样吧。
一个人的努力,我累了,腻了,够了,不想坚持了,就这样吧。
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人,我瞧不上了;吝啬又不够聪明的人,我不想浪费时间了;听不懂潜台词的人,算了;距离太远又不够努力的人,没有希望的。
就这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