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 义芳君说茶
“五一”节假日,正是乌龙茶采制期。最开心的事莫过于回到家乡,闻着空气中若隐若现的茶香,一边试泡着刚采制出来的新茶,一边与邻里乡亲聊聊家常,感受一杯茶里的世故人情。
老家墙角依然是一大块烟熏过的印记,农忙时大家忙着采制茶叶,也没来得及清理,布满了蜘蛛网;茶盘上日积月累的茶锈,正闪现了一层黑光;茶杯有的已缺了一角,有的出现了一丝裂痕,却舍不得扔掉;围坐在一起喝茶的乡邻们脸上都堆满了皱纹,一头银丝在微风中轻拂……
这样的喝茶场景,虽然缺少了品茗论道的仪式感,也没有城市茶空间里的美学布置。但,谁能说这样的品茶不是最接地气、最自然、最富有人情味的呢?
水,是来自屋后深山石缝里蹦哒出来的一眼清泉,属于“拣乳泉石池漫流”的山水;茶,是半成品的“茶索”(闽南语,即已揉捻成型、尚未烘干的茶叶);人是纯朴善良的父辈们……
我想,再讲究的品茶,再精心的布置,再高端的场所……也似乎缺少了这样源乎自然、出乎本心、其乐融融的品茶意境了。
品茶,可以是丰子恺笔下月朗星疏,独坐窗前的月下独饮,是一种自我的写照;也可以是节假日家庭聚会、其乐融融的家长里短。明月清风,鸟叫虫鸣,花开花落,品茶是生活的点缀,亦是生活的本真。
义芳君一直认为,最讲究的品茶应是源于“本心”,发自内心,注重真情实感的流露,感受生活的本真。具体表现,无外乎以下这三点:
其一,茶适口,即适口为珍。喜欢绿茶的清香,未必喜欢乌龙的醇厚;心仪红茶的甜润,未必看上黑茶的绵柔……
其二,人对路,即同道中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话不投机半句多,强扭的瓜终究不甜。
其三,泡得法,即冲泡正确。泡茶是一门技艺,注重讲究茶、水、火、器等诸要素的和谐统一,注意避免“嫩茶熟泡、老茶嫩泡”。
电影《霍元甲》里有个经典片段:
日本武士安野问霍元甲:“这茶却有高低不同和品性之分。”
霍元甲:“什么是高,什么是低?茶品的上下高低,并不是由茶对我们说,倒是由人来决定的。”
您瞧!
真正的武术高手在于“无招胜有招”, 而非具体的一招一式。于茶而言,品茶的讲究,亦不在一范一式,而在于遵从生活的本真。
本文由义芳君原创撰写,每日分享茶文干货。了解更多茶知识,欢迎关注“义芳君说茶”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