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所有教育孩子的事情中,最重要的是让他有边界感。
守护解放西的故事
昨天在微博上看到这么一条热搜,标题为《弟弟偷亲姐买房钱被姐姐报警》。视频里标志性的长沙普通话,让人一下子就知道这应该是《守护解放西》里的片段。
视频的内容大体是这样的:一个女士来到警察局报警,称自己被偷了2万块钱,这个钱是自己与男朋友买房钱。在警方了解情况以后,她告知偷她钱的是,是他弟弟。而弟弟也不是第一次做这种事情了。
而她最关心的是,虽然她报了警,但是因为这是亲属之间的事情,在处罚弟弟时,会不会有一些宽容。但警察表示,法律面前没有例外。
随后因为知道偷盗人,所以很快弟弟就被带回了警局。在审问的过程中,警察问弟弟,为什么偷两万?弟弟回答,因为多。警察追问,三万更多啊。弟弟回答,因为我看微信里只有5万,所以我转了2万,留了三万。
在警察询问弟弟这笔钱是否还在,弟弟却表示,已经只剩3000了。
他是这么花这些钱的:从头到脚,买了新衣服、新裤子、新鞋子;换了一部新手机,配了蓝牙耳机;与朋友唱歌、喝酒、开房;最后借了朋友2000。
一天之内就用了17000。
随后,警察问弟弟对这件事,有没有什么想法,弟弟表示歉意,觉得很对不起姐姐。于是,警察便让姐姐进来,与弟弟沟通。但是姐姐进入审讯室后,弟弟却回避姐姐的眼神,一眼都没有看姐姐。而姐姐,从一进门,就一直泪如雨下。
最后,就在姐姐与父亲通话,打算把电话给弟弟时,弟弟走出了审讯室。
善意的爱,并不能驱散心中的黑暗
从报案之初,到审问室里的无言,看得出姐姐是发自内心爱这个弟弟,很关心也很在乎。
同时,也看得出姐姐很懂情理,虽然弟弟做错了事,但她没有过多的责怪,反而是急切地担心他之后会怎么样。
能够养育出这样子女的家庭,应该是一个温柔的家庭。
但为何,同样的家庭,两个孩子却长成了两面。
是爱与保护。
很多家庭,都会宠爱第二个孩子,尤其在一些仍旧有重男轻女情节的家庭中。而这个家庭,应该是有着这样的情节的。
宠爱其实没有错,但很多父母很难找到溺爱与宠爱的边界。
在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边界感。
一个人能够明辨是非,并不取决于事情本身是否是对与错。而是由内而外的,是否自发地认为这件事,是黑是白。这个分辨能力,就取决于孩童时期的边界感。
故事中,有一个细节,就是姐姐表示,这不是弟弟这样做。这也是,为什么我认为这个家庭有这样情节的原因。一个人一而再,再而三地做错事,核心原因就是他在内心并不认为这是错的。
可以想象,在第一次弟弟未经姐姐同意拿(偷)了姐姐的东西时,他们的父母可能只是和颜悦色的指责弟弟这样做是不对的,拿别人的东西,一定要经过别人的同意。事实上,大部分父母,也都只能做到这一步。
但,一个正确的观念,需要用很多的技巧,才能够传递给孩子。就像《盗梦空间》中,给别人的大脑植入概念一样。给孩子正确的观念,也需要植入。
把正确的观念,用对的沟通技巧,传达给孩子,这个观念就会像一粒种子,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长成一道墙,成为他心中的边界。
只有一个人,他内心存在对与错的边界,才能约束自己,拒绝错误的事情。
如何正确地给孩子树立边界感
教导孩子,的确是一个很让父母头痛的事情。
太过严厉,很容易让孩子惧怕自己,疏远自己,并且随着年纪的增加,叛逆还会让孩子的行为更加背道而驰;太过宽容,又会让自己的孩子成为“小皇帝”,长成和《守护解放西》故事里的弟弟一样。
那么如何,才能给孩子树立边界呢?
A.在日常中就与孩子保持平等
曾经,有一句话,虽然有可能会让很多读者不舒服,但我还是想分享出来——“在现代想体验做皇帝的感觉其实很简单,生个孩子就可以了”。
很多家长,总会不自觉地控制自己的孩子,将自己的位置放得比孩子高。其实,大家回忆一下自己孩童时期,就会记起,当一个人被居高临下对待时候,心是无法打开的。
被居高临下对待的心,会始终防御、抵抗。
所以第一步,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尽可能地与孩子保持平等。平等的关系,会让对方的内心更加打开,因为他潜意识中会时刻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个体。
回忆一下那些让自己感受到轻松、愉悦的关系,就会发现这些关系都有这样的共性——平等。
B.不回避艰难对话
在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艰难对话”。
例如:向老板要求加薪、对伴侣表达自己对对方的不满、与朋友争论对事情的不同看法。
如果你不知道,我想告诉你,其实,任何人都会恐惧艰难对话。我们不仅仅恐惧艰难对话,还会回避艰难对话,直到这个对话无法不去面对,才会去处理它。但在无法回避时,才进行的艰难对话,对话的过场往往都很差。
你还记得,最近一次与恋人表达自己不好的感受,是什么场景吗?
与孩子交谈的艰难对话,我们也会害怕。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家长会下意识地居高临下,因为身份的压制,会让艰难对话变得容易。
艰难对话往往是关键的、重要的,它之所以会让我们觉得艰难,是因为我们重视谈话的对象,重视谈话的结果。
所以正因如此,我们应该花一点时间,在艰难对话上——调节好自己的心态;根据沟通对象的接受程度,准备好一些沟通方案;根据对话内容,选择正确的对话气氛;在对话过程中,时刻提醒自己要倾听;保持内心的开放。
当做到以上几点,你要相信无论是多小的孩子,他始终会有人类的本能,他可以感受到你的真诚,也向你打开内心,认真地倾听你。想要让一个人接受你的观点,最重要的就是让对方打开心门。
例如,如果你们也发现自己的孩子有偷盗的行为,那么应该这样进行对话:
1. 告诉自己生气、发怒,只会让孩子感到害怕,而恐惧之下,孩子的顺从,不是理解行为对错,只是出于恐惧。当这个恐惧不在的时候,他可能会重复行为。
2. 这是一个严重的事情,需要让对话的气氛保持在严肃、认真之中,但不能让人窒息。还记得吗,最重要的是平等。
3. 让对方有机会说出自己当时为什么那么错,以及当下的感觉。让对话的对象表达自己,可以让他在自己的内心反思自己的行为,意识到问题所在,同时加强记忆;让对方说出当下的感受,可以帮助你了解到,此刻他是否已经意识到行为的错误,会不会改正。
4. 当对方在表达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让你意外的、惊讶的观念,但不要着急反驳,保持内心的开放,听完对方的表达。这有助于你更加了解你的谈话对象,建立亲密的沟通关系,同时更深入地倾听,也才能够让你更深入的了解对方为什么会得出错误的观念,从而更好的继续沟通,修正它。
C.时刻提醒,但不要责备
孩子总是健忘的,很多时候即便进行一次深入的艰难对话,他依旧还会重复错误的行为。但千万不要因此发怒,问问自己,难道作为成年人的你,就没有一而再再而三地做出就连自己都觉得愚蠢的行为吗?
当孩子再犯的时候,你需要他,尽量控制语气,如果有必要再进行一次艰难对话。但请记住,你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孩子,**因为恐惧屈服于你,而是掌握正确的人生观。**
对待他人的万用准则
在中国文化中,有一个很简单的与人相处之道,就是推己及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我们每个人都知道的话。
当出现你没有处理经验的情况,而又需要你立刻反应,请记得提醒自己这句话,尽可能地去做到它就可以了。
人生很多时候,都有着一种戏谑的重复。我们多多少少,都会成长成自己讨厌的人。
小时候被严厉教育出来的父母,也容易严厉的教育自己的孩子。这是因为,人像水流总是流向阻力最小的地方一样,我们也总是更愿意选择做简单的事情。
所以当出现你不知该如何做的时候,只需要问问自己,我不希望被怎样对待,避免自己用那样的行为就可以了。
这个方法,除了对待孩子,在与人的相处中的都奏效。
祝愿你能够时刻与他人保持平等,生活中充满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