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新西兰人埃德蒙·希拉里和夏尔巴向导丹增·诺盖费劲千辛万苦登上珠穆朗玛峰,成为登顶第一人。
他不会想到,专业登山家眼中的圣地,已经成为富人的乐园了。
壹
珠峰,富人隐蔽而高级的炫耀地
2003年,王石成功登上珠峰后,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这在所有人眼里是一次“伟大的壮举”,而后,我们经常被国内企业家和富人登珠峰刷屏了。
高昂的登山费用,骤降的登山难度,使得登珠峰不再是一项神圣的事业,而是沦为富人的时髦游戏。
登珠峰,成为上流圈子值得炫耀的“社交活动”和“广告活动”。
登顶珠峰对于富人来说本质上是一种顶级的炫耀行为、广告行为!
“中国式登山”已经沦为登山界的讽刺语,指的是商业化登山、腐败化登山、名利化登山。正所谓“道路难行钱做马”,有钱人,把登珠峰的难度最小化,小到就像走上坡路,一切都由夏尔巴人安排:谋划路线、准备营地、背负辎重,拴好绳索、搭建梯子,帐篷里甚至还要铺奢华地毯,装上电视,请来知名厨子,大牌摄影师,把攀登珠峰变成一场华丽的“个人秀”。
从此,攀登珠峰已经不是大多数真正登山家的选择!
虽然攀登珠峰的难度大幅降低,死亡率也下降,但还是有4%左右的死亡率,意味着,攀登珠峰还是一个风险比较大的运动。
那么,有钱人为什么要做这些危险的蠢事?
美国作家理查德·康尼夫在《大狗:富人的物种起源》一书中,说富人的这种行为更像是炫耀行为,用冒险的行为炫耀。动物和人类不是在做出最冒险最过分的行为之余侥幸能兴旺,而是正因为有这类行为而兴旺。这些行为是我们做广告的方式,借此告诉别人我们有多么能干、多么健康、多么大胆。由于人类世界是个对许多事情无动于衷或冷嘲热讽的地方,所以我们的广告行为必须包含重大成本也就是不利条件,才足以说服人。
我登上了珠穆朗玛峰,我登上了世界第一高峰!
这只不过是有钱人的一场秀而已!!
贰
金钱堆积的商业运动
攀登珠峰已成为一个成熟的市场,就像买汽车或坐飞机,已经成为标准的流水化作业。从西藏(北坡)标准的攀登价格大概近50万元(2011年的价格约是20万),尼泊尔(南坡)大约4万多美元。
50万仅仅是登珠峰的价格,实际上需要差不多3年以上的时间和500万的金钱。因为根据《国内登山管理办法》,至少要攀登3-4次的雪山,3000米开始,一直到7000米的跨越,才可以挑战珠峰。
攀登珠峰,已经不折不扣的是一项富人运动了。
叁
保姆式登山
“只要有钱,夏尔巴人就能把你抬上珠峰”。这句话在登山圈子里广为流传。
1993年珠峰首次开启8000米商业登山大幕后,喜马拉雅山麓仅有约5万人口的夏尔巴族就成了登山者的“保姆”。
他们要在海拔数千米的山腰上插放路标、运载设备、清理冰裂缝和建设营地,有时甚至要在毫无安全装备的情况下,冒着生命危险为外国登山者架设长达7000米~8000米的安全绳。
除了这些“专业”的活儿,夏尔巴人还要给登山客户们烧水、做饭、铺床、佩戴氧气,有时甚至连穿衣服、系鞋带、上厕所也要手把手服务客户。
也因此造就了一个名词——保姆式登山。
来自:记录片《高山上的夏尔巴人》
来自:记录片《高山上的夏尔巴人》
在拉萨有一所西藏登山学校,也是中国唯一的一所登山学院,登山学校每两年从日喀则定日县和聂拉木县招收20多名藏族少年,将他们作为高山向导的培养对象。为登山者铺路、修帐篷、背氧气瓶,保护登山者安全是高山向导的主要工作。2015年,纪录片《喜马拉雅天梯》,讲述的就是这所学校藏族学生的故事。
来自:纪录片喜马拉雅天梯海报
肆
登峰与死亡
自1924年以来,已经6000余人次登峰,共有300多人在珠峰遇难,超过半数为夏尔巴人。
至少有200具遗体遍布登山的各条线路,有一些被埋在很深的冰川缝隙中,而另一些被埋在遇难地点。
“去了珠峰才知道,这里的路标是尸体。”
图片来源:人民旅游公众号
最后
珠穆朗玛峰已经成为用生命堆积起来炫耀的场所,已经违背了登山的本意。珠峰欢迎每一个追梦人,但大自然会用自己的方式惩罚人类的。
资料参考:
1、为什么登山?因为富豪都在哪里,新华报业网-扬子晚报
2、肖欢欢,攀登珠峰:过度商业化之后,2016-01-28,大洋网-广州日报
3、 林逸飞,只要有钱,夏尔巴人抬你上珠峰、2014年10月26日,重庆时报
4、李子君,珠峰11人遇难,原因不只是“堵车”,2019年5月29日,澎湃新闻公众号
5、珠穆朗玛峰堵了,14人死亡!2019年5月29日,人民旅游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