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发生三件事,感觉对自己是一份成长,值得记录一下。
一、昨天高老师问到写下困扰自己的3件事,秀子当即就刷刷的写下了,在写下的时候,脑子也浮现出了解决办法。今天要用学到的EFT方法做一次,看看自己的熟悉度和效果。安安心心的在评估表上勾选,画树,理思路,写组织语,再到手动口动身动,整个流程走下来,感觉很轻松。写下的过程更清楚想要的是什么,动起来的过程就是产生力量的过程。这让秀子想到咱生活中,可不就是要想法+行动也才能有成果嘛,真是奇妙。做完后还发给了高老师,感谢行动的自己,高老师很细心的给我指点。以前总将自己放在低低的位置,与人互动多用仰视的眼光,也放不开自己。
二、送桐宝到画室时,美术老师叫住我“桐妈,桐不能在这间教室学,我这都是一年级以上的小朋友,她应该在这间”。我看了看老师指的那间,就两个小同学,桐要到这儿,估计得多轻松呀。于是问老师“这画画是按年龄区分的吗?”“那倒不是,她听不懂呀”。听不懂?怎么判定的?我得了解了解。“老师您是依据什么得到的结论呢?她提了奇怪的问题吗?”“那倒没有,她不说话,就专心的听,画。"那我心理有谱了“老师,桐没有表示听不懂,也没感觉到压力,还挺喜欢老师的课呢。这样,观察两节课,看她表现再看好吧?”老师马上要上课,桐也直接进了教室穿衣去了。在前台,我了解到,老师看到她画画较别的孩子慢。“嗯嗯,老师提到的这点确实是,昨天晚上回家桐跟我聊到‘妈妈,他们都说我画不好,但是我就不听他们的,我就一直画,一直画,画好了’,桐反应的这点我觉得很可贵,这是好品质。可能她的速度会慢一点,画也没有那么流畅,但在这儿,她喜欢这个学习环境,喜欢这份小压力,这不正是成长吗?麻烦您将这点也反馈给桐的老师”。
我相信桐在这个班不会给老师造成困扰,我相信桐如果不适应,她提出来,我马上给她换。我为自己勇敢提出自己的看法,为争取点赞。
三、在社群看到A发的"被爱也是一种能力”深以为然,因为恰好今天,秀子也在思索自己爱与被爱的能力,探寻到爱的能力是先拥有再给予,所以要先爱自己,滋养自己才有能力给到他人。被爱的能力是自我成长,自我突破。在与自己的相处模式上,全然的接纳自己,拥有正力量;在与别人的互动中,守住自己的底线,充分尊重别人。于是马上回应了A一句"哈哈今天我也在找被爱的能力”。A复的原句不记得了大意是"被爱是你教的”,嗯,也对,是不是“你是怎么对别人的,别人就怎么对你″呗。但秀子感觉不是那么对上味,频道似乎不在一个点上。得,不是自己要的,主动避让吧。
回头,在A主创的群里,看到了B老师发的与她先生的聊天记录。通过记录,解读到的是B先生给了他认为能给到的支持,但这个支持被他另外的表达转移了,B关注到的看到的是那部分,而那部分并不是B所想要的期待,于是情绪有了波动,堵在那儿不舒服呢。秀子看到的是她(他)们深爱彼此却还是受伤,看到男人和女人在面对问题解决问题上态度的不同造就了结局的不同,女人看重的往往是关系和过程中的感受,男人的点多半在权威和结果,而B深陷在那个想要的情境里,期待没被满足深感受伤。秀子也是在这样的坑呆过的,想自己可以给到什么帮助呢?于是找到一个B原本发出的图片,找到B先生所表达的要点圈起来,发给B。想的是这是一个善意的提醒,目光去回看下正面积极的语言。也是一份试探一一搞不好聪慧好学的B自己早都释怀了,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是谁可以真正给到的,才不跟她先生计较呢。
发出后,没有等到B的回应,但看到A回了一个信息“咱练习一下倾听吧,看看B的需求是什么”嗯,说的是。对于倾听,秀子是需要训练的。这是提醒秀子听就好,不要再打扰吗?秀子已然发出那个,B正常在的话会有一个回应,通过这个回应可以看到:B还在不在那个局里,不在是最好的,在的话怎么让B跳出那个局,同时也可以锻炼秀子与人的沟通能力。因为秀子意识到与人的沟通上是弱项,要勇敢与人链接,去实践,去探寻,去发现人与人之间要怎么沟通更顺畅。
于是回复A“哈哈可以,咱目标不同”。A马上问“你的目标是什么"。这句话问的真好,点醒了秀子。不是说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的专家吗,我在这儿忙乎什么?这是A的主创群,她是群主,必须充分尊重,那按她的方式来吧,这个主动权是在A和B那儿的。
"我”才是一切的根源。我是拥有主动权的,我可以选择继续在那儿耗着,也可以选择避让。我还要看书呢,得,把握当下,想干嘛干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