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悲悯之心源于天性,成年人悲悯之心是经过尘世洗涤过的顿悟。
社会经历过物质匮乏的阶段,你争我抢的竞争状态已经深入了我们大多数人的骨子里。公交车上抢坐、紧俏商品的插队抢购、灾难面前的自私自利……
我们成年人大部分都经历过别人的葬礼、追悼会。亲人、朋友、同事、发小……人死去了,就静静的躺在那里。
前几天还看到他们精神矍铄,活蹦乱跳的,几个月前还在跟他谈人生的理想,远大的抱负,现在却静静的躺在那里,这种精神上的冲击与震动是极大的。周围人无论是什么样的表现他都无动于衷。生前的他无论是富贵荣华还是穷困潦倒都再与他无关。
对于眼前的他来说,一切的一切都停止了,当你站在遗体面前的时候,你可以深刻的感受到人生的短暂,人生的不确定,还有人生的渺小,也许还能看到殡仪馆内其他忙忙碌碌的人一样的渺小,甚至脑子中会闪现当自己躺在这时也会出现同样的场景。
这时你会看到了一种“虚无”。如果你真的在现场想过这些问题,你至少在走出殡仪馆后的几个小时看到街上的那些熙熙攘攘的行人,都是平静的。世间的一切都一如往常,皆为利来,皆为利往的人群中,有身价很高的成功人士,还有那些底层的社会劳动阶层,你在这短短的几个小时内都会觉得大家都很可怜,进而心生悲悯,而且此刻的悲悯是一种“大悲悯”。回想刚刚走出来的追悼会,大家无论活成什么样,最后都不过一场云烟,皆归黄土,皆入盒子。最终都将面对“虚无”。
比如你这时在等一班公交车回家,但是由于交通拥堵好久都没有来,站台上挤了好多好多的人,当这一班车来了之后,大家一起拥到了车门,你争我抢,生怕错过了这班车,有很多的人还会因为谁该坐这个座位而进行争抢甚至争吵。你这时候看了就会觉得这些人很可笑,也会觉得他们很可怜,你可以上去说一句:咱们大家生活在这个地方,都早晚会被抬进旁边的那个殡仪馆,争来争去能争来什么呢?我想聪明人就会释然了。
当你看到了世间的“虚无”,产生了人生的“大悲悯”,就会减少很多的挂碍,也会用悲悯之心看待你身边的人和事,消弥掉你心中的戾气,然后坦然淡定的去面对人生的所有遭遇。
“道”如果只是让人变得“空”,而对于现实生活没有任何的指导意义,那就不是真的“道”,所以我说的这么多,并不是为了让每一个能读到它的人,能够平静安详的面对人生中的一切,而不是所谓的“佛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