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人人都想要的东西,那么,什么是幸福呢?
幸福这个词,我们通常用来指人生一种令人非常满意的状态。但是,什么样的生活是令人非常满意的呢?关于满意,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感受和见解。
有人说,当你病了,有人陪伴身边,有人精心照顾,心里感觉热乎乎的;这就是幸福!
有人说,当你痛了,有人体贴呵护,有句你还有我,心里感觉很温暖,这就是幸福!
有人说,当你累了,有人为你按摩,有人惦记心窝,一切便是你想要的生活。这就是幸福!
有人说幸福就是:有个人和你一起吃饭,只要开开心心的,路边摊一样可以吃的很满足。
有人说幸福就是:一声叮嘱、一声关爱、一句问候。吃饭了么?饿了么?累了么?
有人说幸福就是:在你难过的时候,什么话都可以给那个人说。一句亲爱的,别难过,你还有我。心里的难过就会好很多很多,因为你知道,有个人默默地,支持你,关心你。
有人说幸福就是:在你孤单的时候,有个人给你发发消息,陪你你聊聊天。这对此刻的你来说,比什么都重要。因为你知道,有个人,虽然不能见你、陪着你,但是心里却一直在挂念你。
我们不能仅仅根据一个人的外在遭遇来断定他是否幸福。他有很多钱,有别墅、汽车和漂亮的妻子,也许令别人羡慕,可是,如果他自己不感到幸福,你就不能硬说他幸福。当然,在这里并不否认,幸福是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之上。锦衣美食的人,未见得幸福;粗衣布履、粗茶淡饭的人,未见得不幸;这个世界的一枝花、一滴水,都可能成为幸福的源泉;幸福从来都与贫富无关,与地位无关;人之幸福,全在于心之幸福;幸福就住在你心里,感觉幸福其实就是最幸福!
人们往往把得到自己最想要的东西、实现自己最衷心的愿望称作幸福。然而,每个人的愿望都是不同的,并且同一个人的愿望也会发生变化。如果真的实现了愿望,得到了想要的东西,是否幸福也还难说,这要看它们是否确实带来了内心的满足和愉悦。费尽力气争取某种东西,争到了手有时却发现远不如想象的好,乃是常事。幸福与主观的愿望和心情如此紧相纠缠,当然就很难给它定一个客观的标准了。所以说幸福是一个比较含糊的概念。
不过可以确定一点:幸福不是一种纯粹客观的状态。外在的财富和遭遇仅是条件,如果不转化为内在的体验和心情,便不成其为幸福。如此看来,幸福似乎主要是一种内心快乐的状态。对于一个人的幸福,我个人认为最主要的就是这个人自身的内在素质,它直接决定了这个人是否能够得到内心的幸福,能否感受到幸福。因为人的内心快乐抑或内心痛苦,首先就是人的感情、意欲和思想的产物。而人自身之外的所有事物,对于人的幸福都只是间接地发挥影响。
一副健康、良好的体魄和由此带来的宁静和愉快的脾性,以及活跃、清晰、深刻、能够正确无误地把握事物的理解力,还有温和、节制有度的意欲及由此产生的清白良心——所有这些好处,都是财富、地位所不能代替的。我记得周国平老师常说:老天给了我们每个人一条命、一颗心,把这条命照看好,把这颗心安顿好,人就是幸福的,人生也就是圆满的。他认为的幸福就是照顾好自己,安顿好心灵,让生命活出价值。
人的幸福处境犹如一些小树林:从远处看过去,这些小树林显得很美;但靠近距离或者走进树林中以后,原先的那种美感就消失了。我们经常羡慕别人的处境,原因就在这里。所以我们需要学习经营幸福的能力,在走进树林中后,去发掘美、欣赏美、享受美。
亚里士多德有一句名言:幸福存在于闲暇之中,我们是为了闲暇而忙碌,为了和平而战斗。一个人忙碌一辈子,如果只是为了挣钱,就很可悲。你应该给自己树立一个目标,不但要挣钱,而且要挣闲暇,在衣食无忧之后,用更多的时间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就像本尚书院院长明瑜老师经常说的:我们不是要活的更加努力,而是更加的智慧。
对每个人而言,幸福各不相同,都需要我们在自己的路上去探寻,祝每个人都走上幸福之旅,享受幸福之乐。
关于如何“使自己的人生更绽放,更幸福?”明瑜老师将会在2019.11.09日的首届《全人教育与家庭幸福》国际论坛上做深度分享,有兴趣的朋友都可以前来听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