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里有一个小花园。一个淹不死人的人工湖,周围环绕着经典北方园林植被。湖里的水是从一个假山上引流来的,假山下有一个小亭子,从小亭子里能看到一对似乎是铜质的雕像,刻的是伯牙和子期。这个小花园便以此为主题,名为“高山流水”。
这个小亭子是我的一个“自留地”。我常在有阳光的春秋时节,或是下着雨的夏季,或者有雪景的时候,在食堂吃完午饭后来这里小坐一会儿。就我自己,不听音乐,不思杂事。单纯地看看柳条随风飘荡的样子,徒劳地寻找其中的韵律;再看看那些小鱼儿结群游逛到亭子下的湖边,又追随着它们渐渐远去的身影;无声地融入进这景,又一阵风吹皱了平静的湖面;静静地听雨,静静地等雪下完。年复一年,这不变的景致总令我流连。
高山流水曾有两株高大的柳。如今仅剩一株,另一株还在,只是被人锯去了高大,只剩主干光秃秃的立在那里。这株柳曾给我带来许多阳光下的惬意。暮春之午,阳光正暖,微风徐徐,蝟实香醺。我就藏在竹丛后的长椅上,听着不时的鸟鸣啁啾和水流。这种幸福的喜悦藏在心里,好像我多了一个秘密。
高山流水还有两丛灌木,花开之时都极其热闹,但气质截然不同。
湖北边的蝟实,花事盛时,甜腻的花香弥漫在整个花园里,粉色的小花层层叠叠盖满了枝条,就像奶茶上粉色的奶盖一样,风一吹,便是一场花雨。若要我简单粗暴地用一个词形容一下这种气质,只能是“洛可可”。
另一株灌木花开之时也很浪漫,但是与甜美可爱相去甚远。那是紫藤萝。紫藤萝枝干遒劲,枝叶繁盛时一手遮天,花开之时有淡淡的幽香,不靠近几不可得。许是色彩的缘故,盛开的紫藤萝总让我感到平静,让我想到为数不多的那些美好时光。比如我的初中时代。初中时曾学过宗璞的《紫藤萝瀑布》,那时阅历尚浅,虽然读过一些书,但究竟不能体会。后来上了大学之后,有一年暑假回家,我整理从前的课本,将那些初中的课文又翻了出来,才发现老师们选的课文真真都是细腻动人。那些不曾说出的、不曾写下的、不曾表达的,才是我们真正想说的、想写的、想表达的。中国人的含蓄,在文字中被如实地记录了下来,非细腻敏感者不可得,得者却又无法再传达出来,终究往往只得一声叹息。阅读到此,便得满足。
“ 世上有味之事,
包括诗、酒、哲学、爱情,
往往无用。
吟无用之诗,
醉无用之酒,
读无用之书,
钟无用之情,
终于成一无用之人,
却因此活得有滋有味。
——周国平”
2018年10月26日于中国音乐学院北琴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