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阿瑞德
嘉庆十六年,也就是1811年,湖南长沙府湘乡荷叶塘白杨坪一个普通的农耕家庭,诞生了一个长相奇特的孩子。
头脸正大,三角眼 ,盈盈若闪着绿光;脑袋呈倒三角状,肤色晶莹光亮 。
长相怪的惊人,旁人惊叹之时,一耄耋白须的老人,拍手叫到:“哎呀呀!巧了巧了,竟然真和我梦中巨蟒有几分相像!”
曾老爷子欢喜的紧,看着襁褓中长相怪异的孙子,一个劲儿的给旁人说道着自己晚上做的梦......
“天象异常”、“气候异常”、“梦见灵异”,闪亮的登场,源于一个人卓越的成就。编排的故事,并非天就己命定。
神化,美化,也是出于后人对先者的敬重。
1
1816年,五岁的曾国藩开始跟着老师读书识字;七岁时,进入家塾“利见斋”,无忧无虑的童年,开始被学海无涯取代了。
书中的颜如玉,其父辈就深知入心;父亲曾麟书寒窗苦读十余载,功名却未曾落得个半分。入了家塾,父亲是“利己斋”的先生,曾国藩心里犯难。
严厉的父亲,开始了他的敦敦教诲。
慎,朝夕伺候莫厌烦。
“起敬起孝,屏气负墙”,父亲从来都是和颜悦色,晚年中风的爷爷,卧床不起,父亲曾麟书长年服侍,未曾废离。
少时的曾国藩,有一次去和祖父捕鸟。祖父用四根木棍将大网支起来,网底撒了稻谷,鸟雀前赴后继的下落,全然不知其陷阱。
曾国藩不解,鸟雀被人捕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为何?
祖父却告诉他,自投罗网的鸟雀明知故犯,小错不断,如若断了它们的念想,便是堵上漏洞,让它们无缝可钻。
“利己斋”的私塾先生,是自己屡试不第的父亲。对于曾国藩来说,作为班主任的父亲是严格的。
曾麟书也恨不得自己的儿子五岁中举人,十岁中状元,可愚钝的曾国藩,可气坏了当班主任的父亲。顽皮、读不进去书是最令父亲头疼的事。
曾家以前是当地的地主,家里还算富裕。据说,有一次曾国藩的书房,溜进了一个小偷。埋头苦读《岳阳楼记》的曾国藩,在屋里大声的背诵,可每每记住了下句便忘了上句。
小偷悬在房梁上,曾国藩把书从前背到后,从后背到前,可怎么也背不会《岳阳楼记》。
眼看着船外天都亮了,小偷房梁上悬了一夜,气的跳下来,看着曾国藩便背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走时,小偷愤愤地说了句:“就你这么笨还读什么书?,我听几遍就会背了! ”
事到手且莫急,便要缓缓想。
想得时切莫缓,便要急急行。
处天下事,只消得安详二字,兵贵神速,也须从此二字做出。然安祥非迟缓之谓也,从容详审,养奋发于定之中耳。
2
曾国藩十六岁时,在父亲的敦促下赴长沙考试,参加童生府试。
清朝的科举,称之为“进士科”,府试成为“童生”,只有通过府试,才有资格参加“院试”。
十六岁时,曾国藩考了个第七名,父亲曾麟书大喜,1833年,曾国藩参加院试,考中了秀才。
道光十八年,曾国藩第三次参加会试及第,而后兴致勃勃的参加了殿试,由于楷书写的不够漂亮,在所有及第的的194名考生中,排在了第127名。
心情沉重,脸色阴沉。三甲进士大多不能留京做官,恩科会试失败,本打算回湖南老家,谋个一官半职。
京城到湖南老家,路途遥远,一年的折腾却仍未通过考试,曾国藩内心是失落的。
在京城苦读了大半年,钱财花销很大。正当曾国藩打算回乡的时候,会试考官朱中堂却为他改名。
曾国藩拜过朱中堂,寒暄的间隙,朱中堂却说:“见你文字,气势敦厚,将来必能成就大事,只觉名字不够气派。”
《孟子.离娄下》“曾子居武城,有越寇,曾子去之,寇退而返”,曾国藩的名字便取于此——曾子城,后来曾国藩索性改名,“曾国藩”。
后来曾国藩参加殿试,取得三甲第四十二名的好成绩。
多躁者必无沉毅之识,多畏者必无踔越之见,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多言者必无质实之心,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
3
曾国藩一生强调修身养性,仕途为官的路坎坎坷坷。
1840年,曾国藩任翰林院检讨,正式的踏入仕途。在随后的十年里连升七级,才能、功绩显赫。
为官之道,鱼龙混杂;曾国藩一生勤俭自律,他记录下的家书,从追求学识到修身养性,从做大事的本领到高人一招的功夫,无不彰显着他的治家治国之道。
曾国藩强调“和以治家”。在京城做官时,家里捎人家信一封。
由于邻里之间要修路,家人与邻居都不愿让路,曾国藩便在信中这样写道:“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后来,家人、邻居便让路三尺。六尺巷道,也是曾国藩治家成功的例子。
富贵功名皆人世浮荣,惟胸怀次浩大是真正受用。
1868年,同治七年,曾国藩改任直隶总督。1870年,天津数千名群众因怀疑天主教堂以育婴堂为幌子拐骗人口、虐杀婴儿,群愤激反,在争执的过程中 ,当场击死一人。
民众激愤之下先杀死了法国驻天津领事丰大业及其秘书西门,之后又杀死了10名修女。
矛盾不断的被激化。事件发生后,英、美、法等国联合提出抗议,并出动军舰逞威。直隶总督曾国藩奉命前往天津办理天津教案。
曾国藩也十分惊恐,出发前立下遗嘱,他深知当时中国远非西方列强对手,因此主张对外让步。
事后,赔偿外国人损失46万两白银,并由崇厚派使团至法国道歉。这样的交涉结果,朝廷人士及民众舆论甚为不满,曾国藩的声誉大受影响,被称为“卖国贼”。
天津教案的事件让他十分的抑郁。
1872年1月2日在视察两江总督衙门时,觉得心区疼痛,两脚麻木。在见李鸿章时,兴致勃勃的谈到了许多儿时的记忆。
3月12日,曾国藩肝病加重,右脚麻木;同儿子曾纪泽在花厅散步时,与世长辞。
从曾祖父的梦,到仕途考试的坎坷。曾国藩一步步的走来,也一步步的成就了自己。
后人为他的《曾国藩家书》所感叹,有人说,他是古今第一完人,可晚年毁誉参半的名声,却让他郁郁而终。
在如此喧哗的当下,能够收敛自己的躁动之心,本是一件不易的事。当我们静下心来,看清自己的时候,我想,那应该就是曾国藩所说的: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