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完一部记录片,叫做《富哥哥穷弟弟》。
这部记录片其实挺有意思的,讲的是哥哥和滴滴本身观念不同,所以平时是很少沟通交流的,小时候感情很好,长大以后有一层深深的隔阂。
哥哥家里非常有钱,有很多的资产以及物业,本身也是党派政治家。弟弟则过的很窘迫,没有自己的家庭和房子,住在房车里(当然,在中国住在房车里是非常让人羡慕的一种旅居生活)。
哥哥和弟弟分别去到对方的家中住7天,希望能够让他们的感情得到缓和。
本身看这部影片的初衷是抱着学习的态度,试着能不能从中找出他们差异的原因,吸取借鉴的地方。
哥哥在整部记录片中的表现始终是稳定、礼貌、谦和、理智的形象以及语言,没有出现过大的情绪波动,看了后面的评论说显得很假,显得不真实,弟弟显得不真实。我也在想哥哥接受拍摄这部记录片的目的是什么?不太像是太过于在意感情或者是想解决情感上的羁绊。更像是为了塑造某种形象从而达成某种目的才拍摄这部记录片。
但是这个社会好像大部分强于他们的人都有这部分特质
1、专注于自己的目标,不容易被轻易改变。
2、保持情绪上的稳定非常重要,不稳定的情绪对于他人来说代表着风险,代表着不确定性。
3、不偏激,更在乎实际的目标,更实干、对于宗教、旅行、星空、思想等保持审慎的态度。
4、保持在优秀的圈层里面,环境改变人。
弟弟在整部记录片中表现的更加的敏感,偏激、易怒、随遇而安。但是也更真实,感性。他的经历也非常多,旅行世界多国,写过书(虽然没人买),言谈交际方面还挺不错,对于与哥哥的关系来说更像是想改善的一方,在分别之初对比哥哥的绝尘而去好像对情亲更加的眷恋。
相对于世界上很多人来说其实弟弟的生活是很多人想做的,但是对于在他们的群体和国家之中这个是非常穷困潦倒的一种生活方式。
在他的身上有什么启发。
1、专注于一件事,把它做好,突破个点给到一个在世界上的立身之本。
2、在遇见有困难的事情的时候不要退缩,想办法解决它,解决不了就先搁置,待时机成熟在解决,逃避只有一次和无数次,这个坎不迈过去在其他地方也会以类似的方式出现。
3、社交的圈子非常重要,圈子的固化、偏激、意识形态,因为有圈子的互相支持以及输出,外人很难对里面的人进行改变。
4、保持开放的心态,不固守自己的思维方式方法。
5、收拾好自己的形象,干净得体就行,对人生的帮助是潜移默化的。
6、经济学的思维来思考事情对于亲情、友情、以及爱情方面的衡量会显的很物化,虽然可以究其根本,看清行为的本质,但是难免显的有些冷血。
这部记录片还是一部非常值得一看的影片,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输入-提取-加工-吸收,最后才能成为自己思想的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