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课上讨论高校文博专业人才与博物馆内岗位不相匹配,造成如今很多地方博物馆人才缺环脱节的现象。个人产生了一些思考:
1.高校内培养的人才专业知识基础参差不齐。就目前来看,每个人接受知识和主动学习的能力是有限的。大学生的时间利用并不是很合理,尤其是当下很多现代拖延症的出现,许多人产生懒散惰性心理。而且这种心理具有一定“传染性”,比如一个宿舍里有人说“这节课我不想去了”,自制力意志力差的就会纷纷“效仿”,久而久之,问题是非常大的。有人说这只是小方面,但是连小方面都做不好的人,又怎么能顾全大局呢?但有的同学是真的“学霸”性质的人物,讲师布置的任务超前完成,并且做很多自我总结,还能节约时间去做研究,难能可贵。从一开始上大学所被灌输的“上了大学就轻松了”思想,无形中给很多学生制造假象,从心理上就不重视学习,造成四年后毕业的两极分化。从我看弘博网上文博单位招聘来看,各地的招聘要求也是不相同,当然会受一些经济因素的影响。如果你想在北上广深的大城市工作,它们的文博单位招聘门槛也是相当高的。而高校专业培养注重的知识说教,职业道德方面稍微欠缺,再加上两极分化所导致的高质人才减少,必然会使博物馆专业人才缺失。但好在这种情况应不会持续很久,就国家来说,国家大力支持文博专业发展;就高校方面,各大高校也在积极争取博硕点,寻找更好的发展机会;从博物馆方面来说,其管理体系也会不断的改善发展,招聘的人员也将因为现实原因越来越专业。
2.个人兴趣。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的就业方向大致有考古方向、博物馆方向、文物修复方向等等,随着各种课程开课我发现竟然还可以延伸到古文字方向,但是古文字方向需要大量经典文献的阅读基础。我个人比较喜欢博物馆方向,我喜欢安安静静的地方,能够保持一定的思考。还有少部分人喜欢考古方向,因为考古方向很有趣,并且是文物一线,能够真正去接触文物,这种机会并不是人人都有的。至于文物修复方向,我校文博课程开在历史文化学院下,全文科,而文物修复这样的专业知识需要理科素养,这是我校开设课程考虑并不周到合适的地方。另外有一部分人专业和就业不对口,毕业之后不会再继续从事这个专业相关职业。所以,于博物馆方向就业的人层层筛选之后,再经过个人兴趣的左右,人数将渐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