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很多时候遇到教育问题的确迷茫无助。教育是一种思维的传授,但,因为个体的差异,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思维走势,甚至让我们措手不及。
参加工作近二十载,遇见的问题可谓五花八门。处理起来当然也是各有不同,或轻或重也都是结合情况而定。很多时候,都是站在教育者的角度看待问题,以自己的主观意识进行判断。秉着“为了你好!为了孩子好!”的心态做事。很多时候把自己搞的精疲力尽,且收效甚微。
当身份发生变化多重时,看问题便多了一个角度。再去审视曾经的过往,才把往昔忽略的“东西”找见。
那是在八年级的时候,班里有一个很淘气的男孩儿。这孩子,脑子机灵就是不往学习上用劲儿。整天的就是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主儿。每天都会接到他的“举报件儿”,对他说服教育说的自己都已经厌倦了。有一次,英语课上又捣蛋嘞,把英语老师给气的不行。我一听就来气了,气呼呼的直奔教室去兴师问罪。经过一番“较量”,最后他俯首认错,决定惩罚自己不吃早餐,把所有的作业都补充完整。当时心里想着也就是惩罚而已,也没有觉得怎么样。便让班级的学生给他家长捎信儿不回去吃早饭了。(因为与他妈妈有过多次的交流,她知道自己孩子的问题,想着她会过问此事的)结果,到了近中午也没有任何消息。无奈,忍不住还是给她打了电话,“邀请”她到学校来一趟。她这才无奈的来了。见到孩子的一瞬间,她大动干戈就动起武来。我当时也想着这孩子有点儿气,也没有阻拦她,任由她处置她的儿子。到后来,从办公室出来看到她把手里的棍子都打折了,才觉得有点儿不妥,这才拦下她继续要下落的胳膊。然后,也就不了了之了。
现在,经历过岁月的磨砺,那些棱角也渐渐的被磨平了,一颗心也慢慢的增添了许多的柔软。再回首时,有太多的过失已经无法弥补。想着:孩子能有多大的错,以至于被那样的惩罚,为什么不选择听听心声?孩子的心该有多失望甚至是失望啊?还有,作为一个母亲,在动手的那瞬间心是不是在滴血?或者是骨子里就已经给孩子进行了定性?这些问题现在都不得而知了。但是,此刻却让我内心隐隐的不安!反思自己,作为一名老师不能换位思考,不能关注个体差异,不能蹲下来“另眼相看”,更没有去体会一个母亲那颗疼痛的心。作为一名教师,即有义务教育学生,也有责任督促家长。缑校长说的那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谁都可以放弃你的孩子,但是,你不能!如果这句话能早点儿被意识到,也许会……
人生三大幸事之一就是遇见一位好老师!看着孩子老师着急的模样,深深的被感动了!书上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能为别人的孩子那么焦急,她才是真正的大爱之人!真正的仁爱之神!也只有身为同行才能体会那种急切的、焦躁的、又有点儿无奈的心情!但愿孩子经得住考验,对得起这深深的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