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芒市机场出来,中午两点十分,温度明显高于昆明。因为人多,没能坐上接这一趟机的大巴车,又等了一个小时。
同事说,我乘坐的那一趟航班挺顺利的,准点起飞,准点降落,后一航班因为气流不对,在空中来回打转了几圈,方才降落。
一路上,是田地,是大山,是瑞丽江。山是冬日里颜色暗淡的山,地是甘蔗田,豌豆架,包谷沟,大棚蔬菜……江是水位下降、水流平缓、颜色蓝绿的江。一路无睡意,往山上看了很久。
有木棉!花是鲜艳的红,血液一般的颜色。橡胶林里,大棚边上,山沟旁攀崖而生,江边的沙滩旁……数量不多,一株独立,三五成群。灰白色调当中,没有绿叶衬托,在光溜的枝干上使劲展现着花瓣的红。
突然有些兴奋,突然想起老家麦田边那一株高大木棉,想起了怒江边的木棉王,三界桥边那一整片木棉林。
木棉花,老家的人们习惯叫它攀枝花。春节刚过,麦子刚黄,木棉打着骨朵,悄悄开放。放牛的孩子们路过木棉树下,总要扒着草丛,去捡没有被摔得稀巴烂的花朵。柔软的花瓣,放在手里,心满意足。
不够过瘾,就走到麦田边,扣些麦田里的土坨子,使劲往木棉枝上冲,总想把那个尚未开放的骨朵冲下来。
麦田那边的大人们说,不要拿地理的土坨子,那是种庄稼的。
木棉树下的田房主人说,不要砸到石棉瓦盖的田房顶上,瓦坏了得赔。
扛着蓑衣过路的老阿姨说,别砸了,路上有人。
孩子们听完后,重新分工组合,有的负责到大路上捡石头子,有的负责看过往路人,有人负责看花落的位置,有的负责打木棉花,还有的就负责决定打哪枝花……
冲的差不多了,就摘下帽子,到草丛里拾捡,装满一帽子方才离开。
孩子们喜欢木棉花,大人们也喜欢,看到地上掉落的花朵,总也忍不住弯腰去捡起一朵,捏在手上,或者放到蓑衣兜里。
木棉花有什么用?老家的人们不习惯吃,但是他们喜欢看,喜欢捡,喜欢在背着麦子回家的路上遇同村人们讨论上一番。
“你看,今天的天很蓝。”
“你瞧,麦田边的木棉花开了呢。”
“唉,打木棉花的孩子都长大了。”
“嘿,日子过得挺快。”
冬天过去了,春天来了。
木棉花朵很大,耀眼的橘红色,鲜艳的火红色,都在这个季节里异常的显目和高贵。花开不见叶,叶绿不见花,黄叶落尽之时,便是鲜花满枝之日。世间不少人悄悄的爱着它,等着它开花,站在树下,静静仰望。
海南昌化江畔、保山潞江坝、四川攀枝花、广州、云南……爱木棉花的人们用自己的方式爱着它。画布上、女红里、餐桌上、诗词里、镜头里……都是最美的样子,最爱的方式。早起的鸟儿也不忘到枝头停留,吸取花朵里的露珠。
某天饭后,与三同事,沿着臭水沟边去找一颗木棉。木棉树一侧是鱼塘,一侧是臭水沟。高大的木棉已退祛满身荆棘,枝干上的刺已变得圆滑,不再扎人。衬着夕阳,枝干越发清晰,花朵更加立体。
“这个菜可以炒着吃,或者煮汤喝。”有人指着水沟边的一棵绿色植物说。
“木棉花也可以炒着吃。”
“这朵是刚落的,花瓣都没有折痕。”
“这朵也是。”
鱼塘边的一只水鸟在吵闹声中扑腾飞起,塘里的鱼吓了一跳,扭头溅起一朵水花,游向了更深的地方。
“我要那个骨朵,没开的那个。”
“树太高了,够不着。”
“小心点,不要掉水塘里。”
使着长棍,勾了树枝摘了花,拍了照片,发了朋友圈。
朋友回复:木棉喜暖在南方。
木棉花开,是温暖的日子,愿你被温暖相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