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诗词大会》等文化类综艺节目热播,网友们褒贬不一。《中国诗词大会》带动了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我们国家提倡文化自信,而将中华传统文化作为题材制作综艺节目,也是号召国家响应,用这种形式来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质。这些是无法否认的,从观看节目中学习到的古诗词及其更多的历史知识,更是许多人在生活中没办法直接了解到的,也不会刻意去了解。
这个节目,也成为了广大人民茶余饭后一起交流的主题,一起去学习我们的中华传统文化,不但是提高了某些观众的文化素养,更是在社会上引起了热议,掀起了观看《诗词大会》,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潮,让整个社会文化素质总体提高,让整个中华民族都能拥有对自己的独特中华文化的文化自信。
但是同时这个节目是综艺节目的本质没有变,它终究不是一类教学类节目。这点既是它的优点,又有着它的弊端。相对于传统的教学类节目,它的形式生动有趣,具有竞技性,这是中华传统文化以综艺节目传播的优点,更加吸引观众,更加接地气,无论是选手的身份,还是节目的观众范围都比较广泛,能够更有效地弘扬中华文化。
但是这样子的综艺节目,却难以摆脱得了综艺节目的娱乐性与剧本性。很多人都说综艺节目都是有剧本的,我看《诗词大会》的时候也难免有如此感受,专家们的点评,有的时候总感觉有点生硬,说两句有时候还要低头看看稿子,都是“有备而来”,不是真的对诗句现场看到而引起的感想。其次有人对专家们的水平提出了质疑,南京师范大学的郦波教授给苏东坡的诗词写了一篇集句:人间有味是清欢,照水红蕖细细香。长恨此身非吾有,此心安处是吾乡。但是有观众指出,这个集句违反了集句的平仄音韵基础规律,犯了基础性错误。有的网友对此有强烈的不满,认为这完全暴露了专家们水平的不足,但是也有的人为专家们辩解,“术业有专攻,专家可能对集句的创作研究没那么深”,“只要能表达真情实感就可以了”。
在我看来,对于《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等文化类综艺节目是值得肯定的。或许在这个新媒体时代,只有这种生动有趣的形式,才能够最有效地传播弘扬我们的中华传统文化,也只有这种形式,能够增强我们民族文化自信心。无论是否有剧本,它的作用是不可磨灭的!但是对于一些专业的文化知识,节目方也一定要做好充足的“功课”,避免一些基础性错误的发生!
愿我国文化事业繁荣昌盛!(正能量一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