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简书的故事

我与简书的故事,要追溯到2018年,忘记是从什么渠道得知简书这个写作平台了。

2018年3月,费尽脑汁写了第一篇文章,后面又陆续写了5篇。在2018年7月写完最后一篇后就放弃了,不写了,觉得太困难了,这也许是我碰到的第一个提高写作水平的门槛,放弃,使我被挡在门槛以外。有时想,当初要是一直写下去该多好啊!

这一停,就是一年多,还把简书APP卸载了。

2020年特殊的春节,使我沉下心读了几本书,又激起了写作的欲望,又想到了简书,又把APP给装上,断断续续一年写了8篇文章。

2021年开始,写文章的频次增加了,几乎一个月就8篇左右,也逐渐有点写作的感觉了,但不敢参加“日更挑战”,感觉自己可能坚持不了,每天哪有那么多素材可写啊!

偶尔的一次点了“我的”页面,看到右上角“简书创作者”。原来以为,只要是在简书上写作的人,都是“简书创作者”。打开一看,还有申请啊!仔细看了一下条款,觉得自己够条件,2018年就来了,应该是简书老人了,经常写文章,更不会抄袭,就提出了申请。

自从提出申请以后,时不时就看看有没有消息。10多天过去了,迎来的是婉拒,继续努力。虽然在看简书友友们的文章时,有写到申请“简书创作者”多次被拒,但这次真正轮到自己,还是有些遗憾。过后一想,凭什么自己第一次申请就能通过呢?自己的文章比别人好吗?这样一想,也就没有了怨气,又埋头写作。

随着写作时间的增长,逐渐觉得每天写点东西挺好,像日记一样,梳理一下一天的人和事。试着打开了“日更挑战”,看里面的要求,一看每天150字,自我感觉这个字数还是能达到的,虽然不能每次保证质量,就当逼自己一把吧。

5月4日开始了“日更”。

既然上了“日更”这条“贼船”,就要走下去吧,看看能走多久。为了日更,开始随时随地搜集写作素材。在素材积累方面,手机真是一个宝贝,每次心里冒出一个念头,就赶紧记在手机上,哪怕是一句话。有时突然来了灵感,一篇800字的文章一气呵成。“日更”使我思维越来越敏捷。

但也会遇到日更困难的时候。

有一次已经到晚上11点了,大脑中一点灵感都没有,关键在于忙了一白天,累的眼睛都睁不开了,头一着床马上就能睡着,可是日更还没完成。怎么办?就此打住吗?那就又像2018年那样半途而废了。强迫自己摸出手机写起来,大脑一片混沌,想到哪里就写到那里吧。虽然大脑迷迷糊糊,竟然写着写着就有了思路,30分钟完成了一篇不算质量很差的文章。看着300多字的文章,心里长长舒了一口气,今天的任务终于完成了。

这次日更的经历使我认识到,只要是当天必须要完成的事情,坚决不能放到最后做,见缝插针,哪怕只做了一部分,也比全部留到最后好。

在日更的同时,我也时刻关注第二次申请“简书创作者”的时间,在达到条件后,再一次进行了申请。因为有日更这个任务在身,我倒对是否能申请上“简书创作者”这个事情看的不太重了。

6月16日,“简书创作者”申请成功!激动的心情无以言表,不论怎样,这毕竟是前期努力的结果。

“简书创作者”申请的成功,无疑给我写作打了一针强心剂,更坚定了持续写下去的信心。

来简书这么长时间,回头读读自己写的这些文章,感慨颇多,简书确实是一个写作爱好者理想的平台。不论是写作小白,还是大咖,写作的才华都能得到充分的施展。特别是对于写作小白,在这里可以敞开心扉的书写,没有人嘲笑写的不好,得到更多的是鼓励。还可以在平台上看到很多大咖的文章,阅读高水平的文章,对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意义重大。在这里众多志同道合的朋友相互鼓励,相互支持,就像一个家,畅所欲言,使精神生活更加丰满。

写作也是一个认识自我,调整自我,自我成长的过程。持续的写作使人思维更加沉静。

一个人的写作也许有些孤单,一群人相互鼓励的写作更容易持续,只要敞开心扉,开始写,在简书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方净土。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