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楚文化的一隅

楚,是一个古国的国号;也是一种地域文化的源头。经历千年直至今日,必然有一些历史的沉淀物来承载这段生生不息的文明,它们是一幅幅无声的书页,漫卷成一座博物馆。为了能从厚重的岁月长卷中寻找一点痕迹,我怀着敬畏的心情走进了湖北博物馆。出乎意料,这儿没有陈旧的古董味,却有股令人惊讶的温馨气息。

有那么一盏战国时期铜制的人骑骆驼灯座。小人捧着灯座骑在骆驼上,不过十几厘米高,但人物和骆驼的神情均栩栩如生,憨态可掬。显然,早在千百年前的荆楚大地上就有了来自西域骆驼的身影。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民族大融合,多少风云变故就此蕴涵在这骆驼泰然自若的神情里了。灯座也许不再燃起火光,楚地子民却薪火相传,并以“楚才”名满天下。而现在,我又惊喜的感觉到在我们古老优秀的血统中还有意义更深远的一面,那是“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博大情怀。

一个小小的灯座让我回顾了楚民族的一段风云史,多么有趣的思想之旅!大概所有参观者都有和我相似的感觉,步子从容得好象只是来做一次时光漫步。

在一块硕大的文字展牌前,几个人在低声讨论古代楚国人的食谱。这也引起了我的兴趣。楚国人的饮食习惯似乎和今人无大异,主食以稻米为主,爱饮酒,口味偏于辛辣和微苦。不过从食谱上“大雁焖海龟”这类的菜肴能看出古人们对于饮食烹饪是颇下功夫,力求精致的。饮食文化中菜式无法完全承袭,但是习惯必定是一脉相承、古今相连的。今天的湖北人还是那么热爱着苦辣人生,一边耕耘在富饶的鱼米之乡,一边享受各种口腹之娱,打造“九头鸟”们特有的精致生活。

血缘、习惯、文化……在这里还有多少来自久远年代的事物,印证着远古和今天的默契?在曾侯乙墓出土的巨大编钟前,我原先的敬畏已被亲切与豪情取代。原来,历史和人是割裂不开的。无论人走向何处,历史已溶进血液里,在不觉中如影随形。

回望博物馆,那一片白墙黑瓦立在繁华的车水马龙里,仿佛一个古朴的标记。它无须过多修饰,静默而坦诚,向所有渴望了解过往的人敞开胸怀,唤起永远不可磨灭的记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央视纪录片] 《楚国八百年》(八集全·已修复) - 哔哩哔哩弹幕视频网 - ( ゜- ゜)つロ 乾杯~ - ...
    楚兮夜兮阅读 5,175评论 1 19
  • 赵教授四十出头,两鬓头发有些斑白,好在皮肤白净,气色不错,看起来人很年轻,喜欢略带书卷气的有学识的人。交谈中,聊到...
    老周巴布阅读 451评论 0 1
  • 前几天和妹妹一起去逛街,周六的下午,人不是很多,相比下班高峰期而言算很好的了,但是有没有座位这件事就要看运气了。我...
    南墙不悔阅读 166评论 0 0
  • 下午,看着成群结队的学生们回家,手里都抱着厚厚一叠书,再看看时间,哦,都元月十八,阴历初九了,离一年结束只有那么短...
    小左十三阅读 188评论 4 0
  • “不管你回家的路有多难走,你都别无选择,因为你渴望一个璀璨的人生”—赖佩霞 “阿姨阿姨,我求求你快去看看我...
    雅米饭阅读 430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