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过年的,咱们聊聊“吃”。
还没上班,还在吃吃喝喝,但千万不要胡吃海喝哟,吃好喝好足矣。
《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陈晓卿说过这样一句话:“美食的终极意义在于获得幸福感。这种幸福感有时候和食物本身相关,有时候和生活经历相关。”
美食,是一种记忆的烙印,在生命的流转中,或许,许多的人和事都可以消失,可是当美味入口,那一瞬,仿佛记忆被唤醒,穿越到曾经的某个熟悉的时刻,心,也随之静下来。那一刻,仿佛时光倒流。所以,我们总是在不经意的瞬间想起儿时妈妈做的饭菜的味道,甚至还有妈妈在厨房忙碌的情景,满满的烟火气息,爱的味道。
有句话说“吃中国大餐,娶日本女人,住法国别墅……”
这会吃的人呀,叫做“吃货”或者“吃精”,“吃货”或“吃精”啊,现在都成了一个褒义词。真正意义上的“吃货”或“吃精”,不但会品尝美食,还会制作美食。吃货们吃嗨了,便称之为“一场舌尖的狂欢”。
小时候出门走亲戚,大人们总是说:多吃点,吃饱了不想家。
去了医院,医生会建议,这个要少吃那个要少吃,当然这是幸运的。如果医生说,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吧,那可就无可救药了。
生活中也常听人说,“吃茶”“吃酒”,我们办公室还有一同事爱说“来,吃根烟。”
“吃茶”,茶,因其不能移植,被用来形容女子的忠贞。《红楼梦》中王熙凤就曾对黛玉开玩笑:“你都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不给我们家做媳妇。”当然,这里的“吃茶”就是其本来的意思,即喝茶。
“吃酒”,在《水浒传》里,“吃酒”就是饮酒、喝酒的意思。
“吃烟”,杭州的一个寺里有副门联:“是命也是运也,缓缓而行;为名乎为利乎,坐坐再去。”坐下来干啥?坐下来吃烟嘛。
曾有段时间,管平均主义,叫“吃大锅饭”;城镇户口的叫“吃商品粮”;国家公务员叫“吃皇粮”。时代的痕迹跃然纸上。
对某本书、某个问题搞得清楚,就叫“吃得透”,学习文件、重要讲话,则须“吃透精神”。劝人宽容大度,叫“吃亏是福”;说人贪心不足,叫“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出了问题必须自己承担,叫“吃不了兜着走”。
有一种受欢迎叫“吃香”或“吃得开”;有一种混得好叫“吃香的喝辣的”;有一种搞得定叫“通吃”。有一种提前支出叫“寅吃卯粮”。有一种不思进取叫“吃老本”。有一种懒惰叫“坐吃山空。有一种忽悠叫“有空请你吃饭”。
一个人说话结巴叫“口吃”。“旧社会”这个词还有一种说法叫“吃人的社会”。费了好大力气,也没把事情办好叫“吃力不讨好”。
我们必须吃米才能活着,但活着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吃米。所以,你看咱们中国人啊,不光爱吃、会吃,还在吃中悟出一些人生的哲理。信手拈来都和“吃”有关,比如,“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吃一堑,长一智”“好马不吃回头草”“兔子不吃窝边草”……
语言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总是与时俱进的,所以给“吃”也赋予了新的含义。近几年,有款游戏,赢了就叫“大吉大利,晚上吃鸡”,有一种看客叫“吃瓜群众”。而那些花销太大的剁手党,下个月恐怕就只能“吃土”了。
吃喝有道,文字有灵。
都说每逢佳节胖三斤,过个年你可别吃胖了哟。
今天大年初五,是接财神的日子,我们就是自己的财神。
收拾行囊,收收心,明天准备上班啦。
新朋友加微信号youngstory766,有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