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深夜十一点多,同学发了一条朋友圈:或许成长是从拒绝蹦迪开始的。
这个同学是一个每学期必挂一科的非“三好”学生,大学生的醉生梦死在他身上演绎的淋漓尽致。如果有人说:大学就是吃喝玩乐,样样轻松。那这样的话最有可能出自他这样的人之口,因为他就是这方面的“领军人物”。
其实我说的这些并不夸张,我敢说在各个学校里都不乏有这样的人存在,他们无所谓成绩,无所谓挂科,也无所谓别人对他们的评价,他们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以吸食自创的精神鸦片为生,尽管这种精神可能是病态的,可他们依然悠闲自乐,无以为然。
这个暑假是最不同寻常的一个暑假,因为新冠疫情的影响,我们寒假连暑假,在家里已经待了半年多了,这半年来,我看见很多同学在朋友圈里打广告、做兼职,甚至有些同学自己开店当了老板。可以说,这半年的网上授课、家庭教学让很多同学意识到,自己已经没有多少时间了。尽管只是一个学期没有回校上课,可是这一个学期的时间几乎就这样白白浪费掉了,开学我们就大三了,我们距离毕业其实也不远了。
大二是个分水岭,大一、大二过度的放纵可能不会有多少人认为你是无所事事、父母的寄生虫,如果大三我们再浑浑噩噩,那就是对自己人生的不负责,大三就应该是努力拼搏、努力奋斗的。
所以看到这个同学的朋友圈我一点也不惊讶,因为这半年来,我在朋友圈见证了一个又一个人的改变。好似听到了鲁迅的呐喊,这群新时代的迷足青年们终于陆陆续续的觉醒了。
02
这让我想到了我的成长,与他不同,我没有去过酒吧,也没有见过所谓的蹦迪,我的成长,是从走出舒适圈开始的。
我一直认为我是一个生活不能自理的人,这个不能自理体现在方方面面,初中时,我会因为发烧感冒难过到哭,这个时候,去医院就一定要自己的家长陪着。小学五年级学过一篇课文叫《学会看病》,里面那位母亲教自己的孩子如何去医院、如何挂号,既是教孩子,又如何不是教我们呢,可尽管我已经初中,我仍没学会这些。
一直到高中,我也没有体验过一个人去一个陌生的城市,身边的朋友每逢节假日都会去旅游,他们说远离父母的管束是件特别美好的事情,可是我怕,我是一个路痴,在自己从小生长的城市都会迷路,停在一个十字路口都不知该向哪走,我怎么敢尝试一个人出去呢。我逃不开这些“十字路口”,也一直安逸于自己的舒适圈
高中毕业那年,我做了一个勇敢的决定,我决定跟同学一起,不带任何家长,去学校报道。去学校的那两天,是我度过的最漫长的两天,直达票买不到,我们只能转站,在一个陌生的旅馆里,我们休息了一晚,第二天早起六点钟的火车,我们早早的四点多就起床收拾东西,吃早饭,赶去火车站,直到抵达目的地,坐上了返校的大巴时,我仍然有一种不可思议之感,身边的同龄人都带有家长,只有我们有些格格不入。他们间或有意无意的问起我们的家长,当我们说出只有自己时,他们赞赏的眼神,我至今难忘。那是我第一次走出舒适区,独自感受陌生的环境,那种突破固有的美好,我称之为成长。
成长是每个人的人生道路上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这个环节可能会迟到,但一定不会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