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段话,看到过很多次:“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每次读着,都有点泪目,让人觉得悲凉、无助、哀伤,有种无力感。
双11的时候,拿到这本《目送》,就迫不及待地看完了。书里写父亲的逝、母亲的老、儿子的离、兄弟姊妹的携手共行,将人生的无常和无奈全囊括了。
年轻的我们出于对世界的向往,总想挣脱父母的怀抱,自由地往外飞,一次次用背影对付父母绵长的惦念和一声叹息。
中年的时候,猛然间意识到,人生是如此仓促。自己还没来得及拥有事业,父母已经在慢慢衰老,走路没那么轻快了,思维没有那么清晰了,连眼睛也没有以前明亮了,牙齿也开始脱落。每一次离别,都觉得是种锥心的痛,恨自己的无能,恨时光的残忍。
我也经历过无数次目送。每次回家的时候,爸爸妈妈会远远地迎着我。离别的时候,他们也会一直站在分别的路口,直到泪眼朦胧。
结婚后,因为离婆婆家近,就经常回婆婆家。每次离开,公公婆婆都要送出来很远很远。车子开走了,回头看,还看到他们在挥手。瞬间,一股暖流,从心底升起。
生活总是如此忧伤。我们总是在一次次目送中渐行渐远,永远的辜负,永远的重复。
书中《走路》那篇,写她陪父亲散步:“你要陪他出去散步,发现他无法从沙发里站立起来。他的身体向右边微微倾斜,口涎也就从右边的嘴角流出。他必须由你用两只手臂去拉,才能从沙发起身。他的腿不听脑的指挥,所以脚步怎么都迈不出去。他的手,发抖。”
后来,她们一边念诗一边走路。背着简单的诗歌,迈着蹒跚的步子。眼前出现一个场景:一个中年女士,牵着年迈的父亲,搀扶着他走路。泪水又一次没忍住。
“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是的,生命本来就是无比孤寂的,再亲的人,哪怕是父母、兄妹、爱人,也不能陪你人生的所有旅程。你生命中出现的人,都只能陪你一段。总有某一段,你向前看,空无一人,向后看,空无一人。除了咬牙坚持,你别无选择。
其实,爱的最终目的是找到自己。在父母眼里,你是孩子,在孩子眼里,你是父母。但在你自己眼里,你只是自己。你把自己的角色扮演好了,才能更好地做父母,做子女。
身为父母,不必日夜想着孩子吃饱没穿暖没,只要自己健健康康、快快乐乐的,做子女的就很开心了。身为儿女,不必因为没能力给父母最好的生活而寝食难安,只要自己在努力着,成长着,尽量多陪伴父母,父母已经很欣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