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有很多角度可以谈论这个话题。
晚上熬夜,白天不起,废掉了你的身体;沉溺娱乐,放弃深度思考,废掉了你的认知;拖延、犹豫不决、想得太多做的太少,总以为自己还有时间,废掉了你的青春、、、
我想到了前不久经历的一个事,大概是准备考研的前一个星期,虽然在准备考研,但那个时候我的脑子里却总想着赚钱。
如何赚钱?有哪些项目赚?利润怎么样?
只要有项目能赚钱,我都会想去试试。
其中就有一个蛇钞蛇币的预约,预约上了卖出去可以赚一个不低的差价,于是我瞬间来了兴致。
但是奈何以前的时间不是学习就是摸鱼,没有去积累“人脉”,看着学校群里有些人靠引流找到了不少人愿意出蛇钞蛇币。
我也是想着去拉点人,但没什么人脉,我只好用一个最笨的办法:去别人宿舍一个个敲门,也算是把半栋宿舍楼的宿舍门都敲了一遍。
于是我也以这种方式了解到了其他同学在宿舍的生活状态~
但大家猜猜他们在干嘛呢,大部分人都躺在床上,打着游戏、刷着x音!
有的宿舍要么关着窗户,给人一种死气沉沉的感觉;要么打开门就可以闻到一股奇怪的味道,不知道是哪里堆着几天没洗的臭袜子,又或者吃的垃圾食品包装袋没有及时倒掉,气味真是让人难以忍受!
这种压抑的氛围真的让我很讨厌,大家可以想想,本来大学生应该是最具有活力、最早期蓬勃的一个年龄段,但是他们却干着那些老年人退休后可以干的事!
但是想想也对,真正有自己想法和规划的人,白天是不会待在宿舍“享福”的,而是去图书馆学习、社群交流等等,做着对自己未来有帮助的事情。(当然,我也有看到学生在宿舍安静学习,虽然这只是少数,但我也欣赏他们的这种态度。)
包括我,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保持“早出晚归”的习惯,在宿舍不会待很久。
为什么呢?我室友天天在宿舍也是打着游戏、刷着x音,游戏打输了,各种脏话也是张口就来,要是上午没课,睡到下午两三点起床、晚上熬到两三点也是常态。
要知道,这种环境呆久了,是会被同化的。所以我尽量不在宿舍待~
这件事过后,虽然蛇钞蛇币没收到,但也是让我对校友的生活百态唏嘘不已:电子产品学生的影响真的太大了。
这种短暂的多巴胺给人的快感,让人放弃了那些对自己真正有价值、真正值得去做的事情!
于是我思考,为什么那么多人,把大把的时间,浪费在这些事情上呢?
虽说我也知道游戏和短视频背后的沉迷机制。
但现在让我打游戏、刷视频,一刷一天,我觉得我会完蛋。
所以今天这篇文章有感而发。
正是我们热爱的东西,用低成本、高回报的刺激毁掉了我们的深度思考能力。
让我们沉浸在别人为我们设置的框架里,然后被网络上的一些信息牵着走。
这个时候,我想到了1995年,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一场精英会议,该会议由500位富豪和政治家组成。
会议认为:全球化的发展将使贫富差距迅速拉大,阶级矛盾会日益激烈。
将会导致“二八社会”的到来,那什么是“二八社会”呢,就是全球财富将集中在20%的人手中,而剩余80%的人将成为穷人,成为社会的边缘人。
这个时候这些精英就开始担忧了,担心这些穷人会由于生存问题向他们发起挑战。
你想啊,穷人会觉得,你富,我穷,凭什么?
如果发生冲突,社会就会动荡。
于是那些精英们就密谋,如何让穷人安分守己呢?
其中一人经过考量,提出了一个理论,也是是现在所说的“奶头乐”:就是给这80%的人塞上奶嘴,并往其中灌输大量的娱乐、游戏和其他感官刺激。
而这种娱乐方式,可由两种方式实现:
一是发泄型娱乐,如色情行业、暴力的网络游戏等,通过释放情绪来满足人们的消遣需求。
二是满足性游戏,包括大量肥皂剧和偶像剧、报道明星丑闻、播放真人秀等等大众娱乐节目,通过满足对虚拟世界的幻想和追求来转移这些人的注意力。
这些娱乐,能让那些底层人在各种各样的奶头乐中乐不思蜀,沉迷其中不可自拔,从而增加了对社会各种不公的宽容度。
最后的结果就是,穷人越穷,富人越富。
沉迷的人继续沉迷,清醒的人依旧清醒。
人与人的差距也就越来越大,阶级跨越越来越难。
在精英们看来,娱乐要越多越好。
所以大家可以看到,各种类型游戏的研发,无脑低智偶像剧的热播,吸引眼球的擦边短视频,也是越来越多。
当这些东西触手可及,底层人可以随时获得短暂的多巴胺,他们就不会去思考、也没时间去思考更多的东西。
而是安分下来,毫无怨言的继续贫穷下去,直到过完自己的一生。
于是也就达到了这些精英们的目的:既不会抢夺资源,也不会发生斗争,让他们一直烂在底层。
再来看看今天,这种战略成功了吗?
在我看来是挺成功的!
我们身边,到处充斥着这些xx内容。
记得作家李尚龙说过一句话:给一个人一根网线,一个小房间,一个外卖电话,就足以毁了一个人。
其实原理很简单,当你处在一个安逸的环境里,各种娱乐信息通过手机就可以获得,你的欲望轻易就可以被满足,那么你的意志力和对生活的斗志都会直线下降。
你不会去思考,不会担心其他的事情。
你的大脑在各种游戏、肥皂剧中不断得到满足,于是你也就慢慢变得颓废,没有丝毫精气神可言!
我上面讲的那些大学生,就是很好的例子。
我身边也有一个例子:
和我合租这个房子的一个男生是和我同所大学的学弟,寒假我们都没回去。
但一个月不到的时间我们的差距就拉开了。
我这个寒假做了什么呢?靠给学生家教赚了一万多,平时生活也过得很充实。
而我这个学弟呢,整个寒假的状态就是:熬夜打游戏,打完游戏就睡觉,一天只吃一顿饭,而且那是在下午睡醒之后,平时也会带他那些兄弟来玩。
一个手机,不仅毁了他的假期,也废了他的大脑~
我不知道这样的日子他还能过多久……
前天还听他在大厅给人抱怨:这个寒假过得真快啊,感觉啥也没干还过去了,还长胖了几斤。
但这是他自找的呀!
记得以前听过一句印象深刻的话:“人生只有两种悲剧,一种是:一直得不到。另一种是:太容易得到。”
就是因为那些廉价的娱乐太容易获得,导致他深陷其中!
另一方面,人的本质其实是感性的,而不是谁给我们灌输的:男人都是理性的,女人都是感性的。
不然你看,婴儿出生就会哭,饿了难受了也会哭,然后你稍微逗一下他,他就会笑嘻嘻;我们也就是爱听故事,就是爱看一些会让我们情绪起伏的肥皂剧。
而不是那些枯燥乏味的数学题,英语语法,因为这些东西要费脑子细胞去理解,这也就是很多人考研、考公失败的大部分原因,因为它不能调动你的感性思维,让你产生共鸣。
为什么大部分打工者,晚上工作完回到家,会选择刷手机?
因为人每天的精力都是有限的,在上班的时候把精力用完了,下班后哪有时间去做提升自己的事情。
但如果真的去刷视频、打游戏,那我们真就进入了各种资本的陷阱。
这些app会通过大数据组织我们向上的欲望,让我们困在被他们设计好的框架你,这样的后果是什么呢?就是慢慢失去深度思考能力,让智能手机替我们思考和做决策。
这样一想大家不觉得细思极恐吗,如果我们连基本的的思考能力都失去,那岂不是很容易被人控制,被人牵着鼻子走还跟人数钱的那种!
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啊!
加拿大著名传播学家麦克卢汉说过:“我们创造了工具,工具反过来塑造我们”,其实用在这里也是很恰当的。
手机对我们的生活影响无疑是巨大的,只是现在对于底层人,很难说是利大于弊。
任何一个app都可能占据我们大量时间,要知道,app后台每天对我们推送的信息,都是经过后面的团队精心设计的。
他们要经过初稿、初审、复审等等一系列环节,利用各种人性的弱点,有专业的写手,大家目的是什么呢?
就是为了吸引你的注意力,让你点进去,然后你就会在里面被各种信息所吸引。
游戏也是一样的道理,一个游戏后面可能就是上百个人的团队,他们设计的任何机制都是为了消耗你们的时间和精力。
各种挑战和奖励机制,不断释放短暂多巴胺来麻痹我们的大脑。
其实我以前也是深度游戏爱好者,对于喜欢玩的游戏,可以玩到很流弊。
但现在差不多都戒了,没有必要,想明白了游戏本质不过是一堆代码,别人用来收割底层人的工具。
毕竟,有钱人更多的是享受生活,享受世界的各种美好!
当然了,我并不是完全否定游戏,有时间玩一下也是一种娱乐的方式。
要不然对于很多人来说,真的生活太累了。
只是更多的人是什么情况呢?
有事没事的刷手机、打游戏,时刻不离手,耽误了自己的学习、工作,熬夜看手机看哪些娱乐的内容已是常态。
等到把手机放下的时候,才想起还有那么多是还没有做,于是一边焦虑一边安慰自己:没事,明天再做也没关系。
只是,等到了明天,昨天的场景依旧在重复上演……
给大家说这些有点扎心的真相,正如我的标题一样,是希望大家明白,现实生活中到处都是陷阱,我们一定要学会辨别。
同时,了解自己真正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
总之就是要让自己的生活掌握在自己手里,而不是被资本牵着鼻子走。
比如我,现在很少干和赚钱或者学习不相干的事情,没有丝毫意义。
可能有人会问,这样不会无聊吗,你不刷d音,不玩金cc、王者荣y?那你平时都做什么消遣啊?
我说:学习呀!
然后将各种知识纳入自己的认知体系当中,强大自己的知识体系,并把它们运用到生活当中,这其实是很刺激的一件事情。
要不断精进对世界的认知,不断处理与世界的关系……
要和以前的自己完全不同,谁让我以前也是一个被各种垃圾思想所影响的屌丝呢!
最后,都希望大家能成为手机的掌控者,并且合理的利用他们,而不是一个没有慢慢失去深度思考能力、没有主见的蠢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