萤火虫‖新父母晨诵+晨诵启思065

萤火虫‖新父母晨诵+晨诵启思065

张爱敏

【新父母晨诵】

幼儿对世界的认识始于母亲对他的微笑,悄声唱的摇篮曲,和善的眼睛和温情的搂抱。如若世界总是以母亲那种温柔的目光照射儿童的心灵,如若儿童在自己的生活道路上所遇到的一切人都像慈母那样善良温和,那么世上的痛苦、犯罪和悲剧就会一扫而光。——《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第 5 卷,第 607 页

萤火虫微语主持:朱永新

如果说父亲是男人最重要的工作,那么我们同样可以说,母亲是女人最神圣的天职。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儿童对世界的认识是从母亲开始的,母亲对他的微笑,母亲吟唱的儿歌,母亲温暖的怀抱。对于孩子来说,如果母亲是温暖的,这个世界就是温暖的。如果母亲是甜蜜的,这个世界就是甜蜜的。所以,亲爱的母亲,如果你希望孩子未来拥有一个怎样的世界,你就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把你慈祥的目光,把你亲切的话语,把你温暖的怀抱,把你无微不至的关爱给你的孩子吧!

【我的微语】

“幼儿对世界的认识始于母亲对他的微笑,悄声唱的摇篮曲,和善的眼睛和温情的搂抱。”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语如清泉滴落心田,浸润着朴素而深刻的真理。婴儿最初睁开双眼,世界便第一次映照于母亲温柔的面容中——那微笑、那摇篮曲、那拥抱,便是他们接触万物最原初的语言。朱永新老师亦以“母亲即世界”的隐喻点明:孩子未来的世界温度,竟悄然藏于母亲所呈现的模样之中。母亲,正是世界向稚嫩心灵递出的第一份说明书。

在生命最初的混沌岁月里,母亲成为了婴儿认识世界的唯一通道。襁褓中的婴儿,恰如一块未曾书写的白绢,感官便是他们认识世界的全部途径。母亲那轻柔的呼吸、温软的怀抱,以及如细雨般绵密的摇篮曲,共同构成一幅初生的世界图景。婴儿于此感受到安全与慰藉,并开始理解周遭世界的“意义”。那每一次哺乳时母亲的凝望,每一次哭闹时母亲及时的抚慰,皆是在以最原始的语言,向婴儿讲解着世界的“可依靠”与“可理解”。母亲此时便是世界本身,她怀抱的温暖便是整个宇宙的温度,她温柔的回应则被解读为世界的基本法则。

当孩子渐长,母亲的情感色彩便深深嵌入他们理解世界与人际的底片中。母亲的目光与言语,成为孩子解读外部关系的一把无形钥匙。一个被温情包围的幼儿,容易相信世界是安全的、他人是友善的;而一个常被冷落或斥责的孩子,则可能将世界理解为充满敌意的险境。苏霍姆林斯基曾深情寄望:“如若世界总是以母亲那种温柔的目光照射儿童的心灵,如若儿童在自己的生活道路上所遇到的一切人都像慈母那样善良温和,那么世上的痛苦、犯罪和悲剧就会一扫而光。”母亲那最初的“说明书”,不仅教导孩子辨识世界,更铸造着孩子回应世界的姿态——是张开双臂拥抱,还是竖起尖刺防范。这最初的情感模版,无形中预言了他们未来如何理解爱、信任,以及与他人建立连接。

然而,母亲这份“世界说明书”的书写职责,在今日社会中却常被世俗所轻看,被误解为寻常家务。朱永新老师将之称为“女人最神圣的天职”,其中蕴含的深意值得反复品味。当社会常以经济贡献衡量价值,母亲日夜不息的辛劳与情感付出常被视作“无形”,其塑造人类灵魂根基的崇高意义因而被忽视。这种矮化实是文明视野的短视:母亲正是站在人类精神长河源头的引水人。她们以点滴慈爱润泽生命之初,我们整个社会文明大厦才得以矗立其上。母亲所书写的“说明书”,虽无声无形,却胜过一切宏伟的宣言与壮丽的蓝图,因为它奠定了人类精神的基石。

母亲手中这份“世界说明书”,其厚重远非寻常纸张所能承载。我们当以苏霍姆林斯基的信念为灯,重新照亮母亲这一角色所蕴藏的神圣光辉。母亲温情的目光与臂弯,乃是婴儿所触世界的第一缕曙光。这缕光若能持续照耀,世界便可能少些寒冷与敌意。这份“说明书”所书写的内容,终将超越个体,成为塑造未来社会面貌的集体力量。

当母亲们怀抱稚子低语时,那声音虽微渺,却如春风化雨,悄然塑造着明日世界的轮廓——那里是充满信任的沃野,还是布满荆棘的荒原?母亲作为世界的第一译者,她们翻译的不仅是摇篮边的温存,更是整个人类文明最初的语法。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