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心境决定人生。修心,要从平常小事做起。做好三件平常事,守好一颗光明心。
如何让自己变得更强大;
谁生来就内心强大呢?
这都是后天的磨练与积累,
慢慢形成的一种气场。
那么如何让自己变得更强大?
古人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天时是最为重要的。内心强大之人能够耐住一时的寂寞,心怀远大的志向,对未来有美好的憧憬,他坚信上天自会赐良机!除了内心的强大之外,还必须要懂得“三个放下”:
01
放下懒惰
曾国藩从“天下第一笨人”逆袭为“天下第一完人”最重要的就是一个字“勤”。正所谓“一勤天下无难事”。不论是早起还是写日记,都是曾国藩勤奋的表现,因此他的成功毋庸置疑!
02
放下固执
王阳明在龙场悟道时,为了追求真正的道,给自己打了一具石棺,躺在里面潜心修道。正因为他放下生死,破除我执,才悟得正道。
03
放下面子
成大事者向来都是能伸能屈之人,例如三国时期的刘备。当时刘备身为一方领袖,为了招纳贤臣,不惜放下面子,放下尊严,三顾茅庐来请求诸葛亮出山辅佐他。最终诸葛亮被他的真诚打动决定出山,这才成就了后来的蜀国。
真正的内心强大,不是困斗之勇,而是适于时势临大难且不惧的圣人之勇。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当你不顺时,拥有一颗强大的内心,才能在人生路上越走越远!
王阳明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心境决定人生。修心,要从平常小事做起。做好三件平常事,守好一颗光明心。
04
不向外求
王阳明小时候,堪称顽劣少年。后人曾概括他年轻时的“五溺”:任侠、骑射、词章、神仙、佛氏。也就是说,王阳明年轻时候,整天骑马射箭、打打杀杀。还痴迷于求仙拜佛,走了不少弯路。直到被贬龙场,他才终于顿悟:“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人生,其实就是一场内心的修行。要想修成一颗光明心,就要抵挡外界的种种诱惑。即便是神仙佛祖,也不能替你看顾你的内心。是迷失还是坚守,都要向内求。走向内心的强大,必须要经过世事的磨练。
王阳明在诗中写道:“饥来吃饭倦来眠,只此修行玄更玄。说与世人浑不信,却从身外觅神仙。”饿了就吃饭,困了就睡觉。做好生活中最平常的小事,才能过好快意人生。
05
不生邪念
王阳明与诸弟子谈论人心。弟子陆澄问曰:“有人夜间怕鬼,先生怎么看?”
王阳明点头说道:“确实有人怕鬼,但这都是因为平日做过损人利己的事情所致。
如果为人处事上不愧于天,下不负于人,难道还会怕鬼?”弟子马明衡又说:“正直的鬼当然不怕,但邪恶的鬼还是会迷人的。”
守仁听了,不觉发笑:“世界上哪有邪鬼迷正人?只此一怕,就是心有邪念。”老话儿说:平生不做亏心事,夜半不怕鬼敲门。心有邪念的人,才会担心自己被鬼所迷。
如果好色,就推说是被色鬼迷;
如果好财,就推说是被财鬼迷;
什么事情都发怒,则被怒鬼迷;
什么事情都害怕,则被怕鬼迷。
所谓鬼迷心窍,说得就是这个道理。其实,人不会被鬼所迷,也不会被外物所迷。不过是任由自己的邪念,迷住了自己的心,鬼又何其无辜!心,是人身上的灯。心若光明,鬼神也要避让三分。
06
不理是非
友人杨茂又聋又哑,为此很是伤心。王阳明通过书写和手势,与他进行了一次特殊的交谈。
王阳明写道:“你口不能言是非,省了多少闲是非;你耳不能听是非,省了多少闲是非。凡说是非,便生是非、生烦恼;听是非,便添是非、添烦恼。你口不能说,倒比别人快活自在了许多。”
杨茂仰天大笑,表示感谢。古语云: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做人,只需尽到自己内心的本分。
于父母,尽到你心里的孝;
于兄长,尽到你心里的敬;
于亲戚、邻里、朋友、师长,尽到你心里的谦和、恭顺。
见到别人对你怠慢,不要嗔怪;
见到别人获得利益,不要贪图。
但行心中的“是”,莫问心中的“非”。任凭别人说你的是是非非,你也不必去理会。
把心装满阳光,自然不会有阴影。
真正的光明,永远藏在你心中。你若光明,世界从此不再黑暗。正如王阳明所说:“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