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部分摘抄

自始至终,叶向高都是东林党的盟友,且身居首辅,是压制魏忠贤的最后力量,但杨先生就是不告诉他,偏不买他的账。因为叶向高曾不止一次对杨涟表达过如下观点:对付魏忠贤,是不能硬来的。叶向高认为,魏忠贤根基深厚,身居高位,且内有奶妈(客氏),外有特务(东厂),以东林党目前的力量,是无法扳倒他的。杨涟认为,叶向高的言论,是典型的投降主义精神。魏忠贤再强大,也不过是个太监,他手下的那帮人,无非是乌合之众。只要能够集中力量,击倒魏忠贤,就能将阉党这帮人渣一网打尽,维持社会秩序、世界和平。更何况,自古以来,邪不胜正。邪恶是必定失败的。基于这一基本判断,杨涟相信,自己是正确的,魏忠贤终究会被摧毁。历史已经无数次证明,邪不胜正是靠谱的。但杨涟不明白,这个命题有个前提条件——时间。其实在大多数时间里,除去超人、蝙蝠侠等不可抗力出来维护正义外,邪是经常胜正的。所谓好人、善人、老实人常常被整得凄惨无比,比如于谦、岳飞等,都是死后很多年才翻身平反。只有岁月的沧桑,才能淘尽一切污浊,扫清人们眼帘上的遮盖与灰尘,看到那些殉道者无比璀璨的光芒,历千年而不灭。

当我没问读到这段时,我有点兴奋,是的,我们看到恶的、脏的或者臭的人事物都想急于干掉,其实我们忽略两个东西,一个是时间,还有另一个东西是系统。鸡屁股再臭,鸡不会把鸡屁股割掉扔了。其实人这个社会里面有好的,有坏的一方面,如果你真想弄掉坏的,那你需要两个东西,一个是自身的能力,另一个是时间。

王先生虽说是哲学家,但某些方面却很像湘西的土匪,放下枪就是良民,拿起枪就是悍匪,一旦兵权在手,大军待发,他就如同凶神恶煞附身,开始整顿所有部队,严格操练。这其实并不矛盾,因为王守仁很清楚,对于叛乱者,讲解哲学是没有用的,只有开展武装斗争,枪杆子才是硬道理。这就是智慧,这就是知行合一的真意。

王先生实在是名声在外,他的光辉业绩、犯事前科早就街知巷闻,连深山老林里的少数民族也是闻名已久,叛乱者也就是想混口饭吃,犯不着和王先生作对,所以他们毫不迟疑地决定接受朝廷招安。但这二位首领倒还有个担心,由于王先生之前的名声不好(喜欢耍诈),他们两个怕就算投了降,到时候王先生阴他们一下,翻脸不认人怎么办?但事到如今,投降生死未卜,不投降就必死无疑,还是投降吧。其实王守仁先生还是守信用的,只有对不讲信义、玩弄阴谋的人,他才会痛下杀手,见到这二位首领后,他下令拖出去打了顿板子(教训一下),就履行了诺言。就这样,朝廷折腾了几年毫无办法的两广之乱,王守仁先生老将出马,立马就解决了。

我读到这段时,我才明白我们的教育只是单方面的教育学生仁和圣贤,其实这只是人类社会的一方面,人类这个社会里面有各种东西,单单只有圣贤的方法对待别人,其实最后只有自己倒霉,因为别人的游戏规则你根本玩不了。所以后来很多人感慨为什么好人难做。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这几句是王阳明心学的精髓,我以前看《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和《传习录》等都是提倡好的,其实我忽略一个东西,其实人这个生物是个复杂的矛盾体,人还有另一个东西,所以我决定看看李宗吾的《厚黑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当杨涟回过神来,他才发现,自己身边,已是空无一人,那些当年的敌人、甚至朋友、同僚都已抛弃良知,投入了这个人的怀抱。...
    异色瞳的忧伤阅读 925评论 0 0
  • R原文片段:《细节》 《细节》 《细节》 I: 这个片段介绍了个概念:“峰终体验”和“时长忽视”。“峰终体验”告诉...
    李宏波阅读 143评论 0 0
  • 以前在一本书上看到过,大概是讲:礼物本质不是东西,而是意义,礼物的流动也就是意义的流动,人类关系的流动,没有礼物,...
    Mayday海星阅读 312评论 1 1
  • 婚姻本质是合同。所谓爱情,并不能长久保持。唯有合同,虽然冷冰冰,可是能保证双方的利益不受损害。所以,结婚和离婚,只...
    红小夭阅读 304评论 3 2
  • 今天早上起来之后,拿起手机点开微信看见妈妈给我发的口语练习,于是就跟着练了,效果还挺好的,让我自己意识到以后要多多...
    水晶童话阅读 237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