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的时候,我就决定学习时间管理,通过读书听课学习了一些基本的方法和技巧,边学习边实践了两年。
比如读《奇特的一生》柳比歇夫的时间记录法,Kyle的时间管理课等,这些方法我进行了实践,包括一天时间记录、番茄钟、每天做计划TODOLIST等工具和方法。
现在根据自己的践行,把这些方法简单总结分析一下:
1.时间记录法
就是每一天,尽量详细地把自己从起床到就寝,一天24小时都花在哪儿了,尽量详尽地记录下来。这一招就是模仿柳比歇夫的时间记录法。不得不说,这个很需要耐心,我大概就坚持了两周左右,详尽的记录也就3天,然后感叹了一下自己终究成不了柳比歇夫那种奇人啊,就罢工了。
其实在做时间管理之前,先了解清楚自己时间管理的现状是很有必要的,之后才好对症下药。
真心想做好时间管理的小伙伴,建议第一步也先采取这个事件记录法。柳比歇夫的时间记录是15分钟为单位,我最认真的那几天是半小时为单位。
2.TODOLIST
简单来说,就是每天的计划清单,一天规划要做什么,然后每天晚上逐项对照,看哪些项目完成了,哪些没有完成。
这个方法,最早似乎是从刘墉的儿子刘轩的一个心理课上学到的,最初是为了提高个人效能感的。看到计划项目一个个画上对勾,的确会很有成就感。然后明天就会更有动力去设置TODOLIST。
后来不知不觉,它成为我重要的时间管理工具,每天早上我规划好一天要做哪些事之后,我就不会由着性子自由散漫地想干啥干啥了,不时查看一下清单,哪些事项还没有做,立即动手。
3.四象限法
经典的四象限时间管理法,我是从我最喜欢的一本书《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里面习得的。
简单来说,就是事情很多,时间和精力有限,所以可以根据轻重缓急,把事情分为四类,作者主张把重要不紧急的事项放到第一位去做是最高效的。
从长远来看的确如此,每天都把重要不紧急的事情做好了,也不会堆积出特别重要紧急的事项,突发情况除外。
我在自己的实践中,把四象限和TODOLIST结合起来,每天写TODOLIST的时候会尽量按照重要紧急的次序排序写清单,这样安排做事的时候效率就又提高了。
4.番茄钟
番茄工作法,是采用时间块的方法,提升做事专注力的很好的方法。如果你做事情经常分心,可以在手机下个番茄钟的APP,锻炼一段时间。
我一直算是个比较专注的人,但是在时间特别自由、自己又有很多想法和很多诱惑的情况下,专注力也很弱 。比如写一篇文章不是特别有灵感的时候,我就中途停下去查找资料,结果发现一本好书,我就又去阅读了,最后导致一篇文半途而废。所以也下了个番茄钟的APP,大概断断续续地用了有俩月,锻炼的差不多以后就中断了。
这个大家可以按需随时锻炼,番茄钟的APP还是挺多的。
5.养成好习惯
这个方法,现在对我来说,是最最重要的时间管理利器,而且不用花费半分意志力。为啥?因为养成习惯了嘛。
其实,时间记录、TODOLIST、四象限法和番茄钟等时间管理工具方法,不过是方法和工具,而习惯养成则既是方法也是内容。
当养成好习惯,时间管理就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了,不需要花费很多的精力去刻意管理了。
比如我自己,从17年到现在一直坚持习惯养成,各种习惯养成的打卡,日积月累,终于慢慢养成很多好习惯,比如读书、学英语、运动、写作。每天不做这些事,我会心痒手痒,这时候写TODOLIST就不是很必要了,所以我现在只是偶尔写,比如非常规的时候像周末。
当然,因为已经养成了习惯,所以我说起来很简单,而且我觉得这是最轻松的时间管理的方法,但是养成习惯,却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需要日复一日的坚持,而不只是想想说说随便做几天那么简单。
我们每天高达90%的行为是出自习惯的支配。——《习惯的力量》
关于习惯养成,史蒂芬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里面有这样的描绘:
发宇宙飞船必须先摆脱强大的地球引力,为此在刚发射升空时的几公里消耗的能量比之后几天几十万公里旅程消耗的能量还要多。——习惯也一样有极大的引力。要根除做事拖沓、缺乏耐心、吹毛求疵或自私自利这些根深蒂固的不良习性,仅有一点点毅力,只做一点点改变是不够的。
不过,
“起飞”需要极大的努力,然而一旦脱离了引力的束缚,就会迎来广阔的自由天地,创造出高效能生活所必需的凝聚力和秩序。
关于习惯养成中很重要的坚持力,大家还可以翻阅一下我往期的文章,比如这两篇:
习惯养成的过程必然是艰辛的、不舒服的,但是养成之后,我们的精力会自然灌注在有益成长的事情上,时间管理自然而然不费力气,蜕变的光芒也开始闪耀。
最后,希望我们都可以通过点滴用心和努力成为越来越好的自己,2019一起起飞吧!